亢Kàng现行较罕见姓氏。分布很广: 今天津之武清、辽宁之清原、山西之太原、陕西之韩城、河南之卢氏、内蒙古之乌海、甘肃之酒泉、湖北之老河口、贵州之从江、云南之陇川等地有分布。汉族姓氏。《郑通志》、《续通志》 之 《氏族略》 亦俱收载。其源不一: ❶ 《中国古今姓氏辞典》引《风俗通》 云: “卫大夫三伉之后。”(按: 三伉,乃宋微子之后,子姓,后有三伉氏、伉氏、亢氏。故 《中文大字典》 注引《姓氏寻源》云: “亢,当为伉姓所改。”) ❷或以地为氏。古有亢父之地,在齐国。《战国策·齐策》: “经亢父之险,车不得方轨,马不得并行。” 亢父之地在今山东济宁市南,居者或以地为氏。《中国姓氏大全》称: “ (亢姓) 为佐姓所改。” 不知其所本,疑 “佐”乃 “伉” 之讹。 唐代登科有亢潮,京兆人; 明代有亢思谦,嘉靖进士; 清代有亢树滋,吴县名士。 亢kàng❶高。《漢書》司馬相如《大人賦》:“登閬風而遙集兮,亢鳥騰而壹止。” ❷抵禦,匹敵。通“抗”。張衡《思玄賦》:“魏顆亮以從理兮,鬼亢回以敝秦。” ❸絶。《文選》揚雄《解嘲》:“搤其咽而亢其氣,捬其背而奪其位。”《漢書》作“炕”。 ❹星宿名。蒼龍七宿的第二宿,有星四顆,在室女星座中。王逸《荔支賦》:“角、亢興而靈華敷,大火中而朱實繁。” 亢 《说文》:“亢,人颈也。”《汉书·娄敬传》:“夫与人斗,不搤其亢、拊其背,未能全胜。”亢,咽喉。又读作kang,高。《后汉书·梁统传论》:“梁商称为贤辅,岂以其地居亢满,而能以愿谨自终者乎?” 1.通“抗” kang [例一] 《左传·宣公十三年》:“罪我之由,我则为政,而亢大国之讨,将以谁任?”注:“亢,御也。”亢,抵抗。亢通“抗”。 [例二] 《汉书·五行志中》:“虢为小国,介夏阳之阸,怙虞国之助,亢衡于晋。”亢衡,即抗衡。 亢,见母、阳部;抗, 溪母、阳部。见、溪旁纽双声,阳部迭韵,属音近通假。 2.通“庚” geng [例一] 《列子·仲尼》:“老聃之弟子有亢仓子者。”张注:“音庚桑,名楚。”亢仓子,《庄子》有《庚桑楚》篇,同为一人。亢通“庚”。 [例二] 《孟浩然集序》(韦滔):“宜城王士源……著《亢仓子》数篇,传之于代。” 亢,见母、阳部;庚, 见母、阳部。见母双声,阳部迭韵,属双声迭韵通假。 亢读音g·ang(-),为ang韵目,属ang—iang—uang韵部。古郎切,平,唐韵。 ❶咽喉。 ❷引申为要害。《汉书》:“搤天下之亢”。 ❸星名。 ❹[亢父]古地名,今山东济宁。 上一条: 疘 下一条: 坑
亢读音k·ang(ˋ),为ang韵目,属ang—iang—uang韵部。苦浪切,去,宕韵。 ❶高傲。如:不卑不亢。 ❷高亢。 ❸匹敌;相当。 ❹颈项;咽喉。 ❺星名。 ❻姓。 上一条: 頏 下一条: 抗 亢刚ɡǎnɡ人颈;高傲。例:这人高傲,脖子 得硬~~地不招识人。 ❍ 人高傲,话说得硬~得很! 《说文》:“亢,人颈也。”《汉语大字典》:“亢,高傲。”
亢扛kǎng❶举;戴。例:将东西举~挈(qiè),搁到高处。 ❍ 给人戴~高帽子,歌哄人。 ❷极,太过。例:跟人耍戾(lí),拿~人的东西硬~住不给! ❍ 跟人胡戾剌,极~人不讲理! ❸强硬;刚强。例:以大~人,耍~癞皮! ❍ 人硬~,能~住人! ❹干旱。例:天硬~住不下雨,河水已干~了。 ❍ 苞谷叶子旱~得能揉旱烟叶子了。 ❺遮蔽;庇护。例:遮~住、掩~住。 ❍ 硬躲~上不见人。 《说文解字注》:“亢之引申为高也,举也。”章炳麟《新方言》:“戴物于上曰亢。”《广雅》:“亢,极也。”又“亢,强也。”《广韵》:“亢,旱也。”《广雅》:“亢,遮也。”《字汇》:“亢,蔽也。” 亢ㄎㄤˋkàng一0904①名喉咙。中原官话。安徽寿县。方勇《续新方言》:「《苍颉篇》:『吭,咽也。』《汉书・刘敬传》:『不搤其亢。』注:『亢,喉咙也。』今俗犹谓喉咙为~,读若上。」②名脖子;颈项。⑴江淮官话。江苏盐城〖 〗。⑵吴语。江苏常州〖 〗。颈~脖子。③名野猪、狸鼬所打的洞穴。吴语。章炳麟《新方言・释地》:「浙西又谓豪猪貍鼬穿道为~,音古邱切。」④动举。中原官话。河南东部。安徽淮北。章炳麟《新方言・释言》:「《小雅》『大侯既抗。』传:『抗,举也。戴物于上亦曰~。』…今淮西谓戴物头上举之曰~。」⑤动遮蔽;隐藏。⑴吴语。浙江定海。民国《定海县志》:「~,蔽也。按蔽有藏匿义,故藏物曰~。」浙江青田〖 〗。⑵湘语。湖南西部〖 〗。⑶闽语。福建福州。◇ 章炳麟《新方言・释言》:「《广雅》『~,遮也。』《左传》:『吉不能~身,焉能~宗?』…今淮西、淮南、吴越皆谓藏物为~。」   亢kàng❶高 △ 高~。 ❷高傲 △ 不卑不~。 ❸过度;极 △ ~奋。 ❹姓。 亢❶高:高~。 ❷高傲:不~不卑。 ❷过度;很:~奋︱~进︱~旱。 ❹刚直:~直。 ❺星宿名, 二十八宿之一。 亢kàng❶ 高:高亢。 ❷ 高傲:不卑不亢。 ❸ 程度高:亢奋│亢进。 ❹ 星名,二十八宿之一。 ❺ 姓。 亢亢gāng咽喉。比喻要冲,重地,要害。《汉书·娄敬传》:“搤天下之亢而拊其背。”也作“亢颈”。宋·陈师道《徐州学记》:“徐地东近齐鲁,北属赵魏,南引江、淮,西通梁、宋,四冲六达之郊,南北之亢颈。”也作“亢㧖”。王闿远《李仁元传》:“九江,东南之亢㧖。” 古代名物 > 天象類 > 天體部 > 二十八宿 > 亢宿 > 亢 亢 gāng又讀kàng 卑;亢○卑bēi(形)〈书〉(一)低:~贱|~微|~下|湖滨~湿|位~言高|~陋的茅屋。 (二)自卑的:不~不亢|~屈的神色|~躬屈膝。 ●亢kàng(形)〈书〉(一)高:~鼻|高~的地形|高~的歌声|地居~满|筑室~燥依山根。 (二)高傲的:不卑不~。 卑←→尊bēi ← → zūn卑:(地位)低下。 尊:(地位)高。 【例】 居尊若卑。(宋·柳宗元:《南岳大明寺律和尚碑》) 亢kàng〖动词〗 一、用同“抗”。抵抗(1)。《驹支不屈于晋》:晋御其上,戎亢其下。——晋国在前边抵挡,戎人在后边抵抗。 二、举(1)。《卜居》:宁与骐骥亢轭乎?将随驽马之迹乎? ——宁可同骏马一起套上轭并驾齐驱呢?还是跟着劣马的足迹亦步亦趋呢?
亢kàng〖形容词〗 过分(1)。 《青霞先生文集序》:刘之对疑于亢。 ——刘的对策近似过分。 亢gāng❶ 咽喉,喉咙。《史记·刘敬叔孙通列传》:“夫与人斗,不扼其~,拊其背,未能全其胜也。” ❷ 比喻要害。《史记·孙子吴起列传》:“批~捣虚。” 另见309页kàng。
亢kàng❶ 高。《庄子·人间世》:“故解之以牛之白颡者,与豚之~鼻者,与人有痔病者,不可以适河。” ❷ 高傲。如“不卑不亢”。《后汉书·李膺传》:“膺性简~。” ❸ 举。《楚辞·卜居》:“宁与骐骥~轭手,将随驽马之迹乎?”(轭è:车辕前用来驾马的器具。) ❹ 极,过度。如“亢奋”。《左传·宣公三年》:“先纳之,可以~宠。” ❺ 同“抗”。❶ 抵御。《吕氏春秋·上德》:“以德以义,则四海之大,江河之水,不能~矣。” ❷ 匹敌,当。《汉书·终军传》:“不足以~一方之任。” ❻ 星宿名,二十八宿之一。 另见167页gāng。 亢*BFBA (一)kang❶高:高~。 ❷高傲:不卑不~。 ❸极端,过度,很:~奋/~进/~旱。 ❹星宿名,二十八宿之一。 ❺姓。 (二)gang〈文〉颈;咽喉(见《说文解字》)。 程度高 程度高深(~知;~思;~信;~情;~切;~厚) 强(责任心~) 高(~超;~级) 飞(~阁;~桥)浩(~歌) 昂(~扬) 修(~远)危(~岩) 尧 十分 不过 稍高一点:一头(高出~) 程度较高:挺(~好) 相当(~水平) 可观 程度很高:很(~是;~大;好得~) 怪(~好;~乖) 多(~么) 好(~生;~不;~快) 老(~是;~远) 百(信心~倍) 万(~~;~苦;~不得已) 生(~怕;甚生;好生) 滚(~热;~圆) 酷(~似) 殊(~为不安) 特(特别;~好) 蛮(~壮) 满(~好;~有把握) 齁(~苦) 綦(望之~切) 雅(~以为美) 精(~光;~瘦) 寡(黄皮~瘦)颇(~为) 孔(~多;~武有力)良(用心~苦) 大(老大;~不了;老~不忍) 太(~好;~大)贼(~亮) 笃(~剧) 煞 稍偏 碜 傻(~大) 赛 恶 苦怪 紧 足 畅 崭(~红;~新) 何等 何其 异常 非常 非凡 强烈 格外 分外 无比无任 不胜 十分 登天(一步~) 备至(恭维~) 倍儿 倒大(倒大来) 百般(~奉承) 兮兮(脏~) 莫名 高度 高迥 抵死 一百一 程度很高的:高度 程度最高:极(极顶;极端;极颠;极点;极度;极其;极了;极至;颇极;端极) 绝(绝顶;~妙) 最 至(至为;至上;~深) 顶(顶端;透顶;顶呱呱) 杀(气~;笑~)死(乐~;~顽固;要~要活) 穷(~凶极恶) 痛(~打;~杀;~恨) 殊(殊甚) 煞(~痛;急~;~费苦心) 泰(~西) 太(太甚;~古) 甚(莫此为甚) 盛 透(透顶;熟~) 尽(~头;尽量;人至义~) 烂 过 亢(~阳;~满) 莫(莫大) 臬 周 致 鞠 着(吓~;累~) 万分 万千 万般 到家(服务~) 尖端(~技术) 非不 巴巴(可怜~) 冲天(干劲~) 通天(~人物) 至高 积高 上上 无上(~荣光) 无比 之尤 不过(再好~) 济颠 要命(好得~) 高到顶点,再也没有更高的了:至高无上 最高程度:极致 所达到的最高程度:极挚 程度上不能再超过的界限:极点 极顶 表示程度达到极点:极为 达到极点,不可能再增加:无以复加 ☚ 程度 高远2 ☛
高 高高(~大;~空;~地) 飞 乔(~木) 亢(高~) 穹 阜 尧 侨迥 延(~楼) 登 卬 昂 襄 崟 崒 峻(~岭) 崝 崇 骞 危(~楼;~冠) 浩 翘 赊 隆嶷 嶛 迸云 翳云 鑱云 重仞累仞 数仞 维嵩 彻天(火光~)排云 高、长:百尺 高而干燥:高垲 高而陡:跻 峭拔 高而险:危峻 高而峻险:嵚 高低的程度:高(高度;高低;高矮) 遐促 高度和深度:高深 高度和宽度:高广 人体的高度:身量 以平均海水面做标准的高度:海拔 拔海 两者高度相等:齐肩 高而直:高耸 高而长:隆长 高而广大:高袤 高而开阔:高旷 高而狭窄:陗束 高的样子:峣(峣峣) 睪(睪如) 停停岧岧 锷锷 酋酋 崇崇 颜颜 额额 岌峨 峨然 嶷岌 高嶷 穹崇 魁堆 茗邈 高耸的样子:崔嵬 高危的样子:岌峨
另见:高大 高峻 水平 程度 ︱低 ☚ 高、低 高远1 ☛
干旱 干旱亢 阳(阳旱;时~) 暵(干暵)天旱 干旱的现象:旱象 干旱的情况:旱情 三伏天出现的旱情:伏旱 天热干旱:热旱 炎热干旱:炎暵 炎旱 炀旱 炎暑干旱:云汉 酷热干旱:蝉喘雷干 长久的干旱:久旱(~喜雨) 常阳 愆亢积暑 非常干旱:酷旱 严重干旱:凶旱 干旱严重:旱象严重 (因降水不足而土壤、气候干燥:干旱) ☚ 水灾 旱灾 ☛
呼吸器官 呼吸器官肺(肺脏;~腑;~叶) 道家称肺:华盖 呼吸和消化器官的通道:咽(咽部;咽头;~梗;鼻~) 喉咙 咽和喉:颡(颡子;破~;颡子眼) 亢 颃(颃颡) 咽喉 嗓子(嗓子眼) 介于咽和气管之间的部分:喉(喉头) 咙胡 喉头上前部树叶状的结构:会厌 咽喉的后部:颡根 下咽:哙 ☚ 循环器官 消化器官 ☛
部位 部位部 面(正~;上~;侧~;里~;后~) 物体的正面,前面:阳(向~) 中间部位:肚(瓶~) 中心部位:腹(~地;~心) 央(中~)心(~髓;圆~;核~) 正(~中;~房) 靠边的部位:边(边缘;边际;边沿;边涯;边崖;边隅;边幅;边圉;天~) 涯(涯垠) 滨(海~) 沿(床~;灶~) 陲 物之边沿:缘 物体两个边沿相接的地方:角 前部的边沿:前沿 周围的边缘:周边 所接近的某部的边缘:线(生命~;死亡~) 基础部位:址 基部 重要部位:要膂 要领 要害部位:亢(亢颈) 窍 脊 胸背 胸腹 心腹 心胁 要膂 蹊要 穴道 脖子(卡~) 项领 ☚ 事物的一点 方面 ☛
抵挡 抵挡抵(抵敌;抵阂;抵搪;抵拦;抵御;当抵) 挡(~风;~雨;拦挡;拒挡) 亢(亢扞) 抗 敌(敌挣;支敌) 搪(~风;~雨)当(当敌;抵当) 拒(撑拒) 遏圉(应圉) 梗 遮拦 遮阑 惩御婴御 扞遏 支御 支吾 支撑 支架 遮架 招架 抵挡寒气:挡寒 御寒 荡寒 遮冬 取暖御寒:煖寒 抵挡热毒恶气:御蛊 用土石挡水:牮 抵御洪灾:抗洪 对抗抵挡:枝梧 闭关抵挡:闭拒 遮护抵挡:遮抵 拼命地抵挡:死挡 (挡住压力或抵抗:抵挡)
另见:阻挡 抵抗 抗拒 ☚ 推 遮、堵、开通 ☛ 亢❶通吭、肮。人颈的前部;喉咙。 ❷亢进、强盛。如“阴虚阳亢”、“亢则害,承乃制。” 亢ɡānɡ [书] ❶ (人颈) neck ❷ (兽迹) animal trace 另见 see also kànɡ。
亢kànɡⅠ ❶ (高) high; haughty; arrogant: 不 ~ 不卑 neither supercilious nor obsequious; 高 ~ loud and sonorous; resounding ❷ (过度; 极; 很) excessive; extreme Ⅱ ❶ (二十八宿之一) Kang, one of the lunar mansions ❷ (姓氏) a surname: ~ 良玉 Kang Liangyu 另见 see also ɡānɡ; ɡēnɡ。 ◆亢奋 stimulated; excited; 亢旱 severe drought; 亢旱不雨 hot and dry without rainfalls; 亢进 {医} hyperfunction; sthenia; 亢直 [书] righteousness 亢kànghyperactive; hyperactivity;predominance 亢kàng❶ 亢龙有悔
❷ 批亢捣虚
❹ 不卑不亢 亢亢,甲骨文作 ,金文作 ,小篆作 ,或體作 。 在人形的胯下位置加斜横,即在 “大” 字中間加指事符號,何琳儀説表示遮攔之義,本義是遮攔,引申爲庇護、强硬、高傲等義,音義或與 “抗”通。卜辭用作人名。銘文或用作氏族名、人名,或通 “黄”。 楚簡帛文作 ,下增飾筆。秦簡牘文作 ,古隸典型。 亢kàng (甲) (篆) 本为合体象形指事字,大篆上为人(是“大”的省略),下面画的是人的颈,强调指事部位。本义就是颈,喉咙。引申为高。作声符生成的字有: kang 阴平:闶(闶阆) 去声:抗(抵抗) 伉(伉俪) 炕(炕头) hang 阳平:杭(杭州) 航(航天) 颃(颉颃) 吭(喉咙,嗓子,引吭高歌;另读kēng) 迒(痕迹、道路) 去声:沆(沆瀣一气) kēng 坑(坑道) 吭(吭声) ang 肮(肮脏)
111.趣談“亢”字亢,初文像帶了脚鐐的奴隸,表現出的一種反抗的樣子。抗本字。
亢 甲骨文; 金文; 篆kàng[大(意符)+一(脚鐐,聲符)→亢(《説文》:“亢,人頸也。從大省,象頸脈形。 ,亢或從頁。”不確。初文像人雙脚帶了“鐐銬”慷慨就義的樣子。篆文訛變而失形。亢,擬爲“抗”本字。像臨刑不懼,借爲表示高傲〈高亢〉,另造“抗”字,但仍相通。引申爲度〈亢進〉。)] 郭沫若《歸去來·在轟炸中來去》:“抗戰越持久,日本人的焦躁越亢進。” 亢(ɡānɡ)“ ,人颈也。从大省,象颈脉形。凡亢之属皆从亢。 ,亢或从頁。”(古郎切) 徐锴《系传》:“亢,喉咙也。故鲍昭《舞鹤赋》曰:‘引员吭之纤婉。’本作此字。”甲骨文有 等,金文有 、 、 等形。“亢”构意是喉咙。 段玉裁注:“《史》、《汉》张耳列传:‘乃仰绝亢而死。’韦昭曰:‘亢,咽也。’苏林云:‘肮,颈大脉也。俗所谓胡脉。’《娄敬传》:‘搤其亢。’张晏曰:‘亢,喉咙也。’按《释鸟》曰‘亢,鸟咙’,此以人颈之称为鸟颈之称也。亢之引申为高也,举也,当也。”后起本字是“吭”。张舜徽云:“颈、亢双声,一语之转。亢之转为颈犹刚之转为劲耳。亢之或体从页,则为人颈专字矣。人自颈以下肩以上谓之颈,犹艸木干谓之茎也。颈亦谓之亢,犹竹列谓之笐也,皆取其直耳。故亢之引申又有直义。”[1] 亢部只有一个属字。 *亢kàng4画 亠部 (1) 高:高~。 (2) 高傲;傲慢:不卑不~。 (3) 很;极;过度:~奋|~进。 (4) 星宿(xiù)名,二十八宿之一。 亢 ☚ 亢部 夲部 ☛ 亢★常◎次
甲骨文、金文表意,从大,下加一个斜的笔画,义为遮拦或阻拦。小篆象形,上从大省,下象人的颈脉形,隶定为“亢”。本义读kànɡ,人的颈项,引申为高、高傲、高度的、过分的等;又读ɡānɡ,引申为喉咙、要害等。 【辨析】 以“亢”作音符构成的形声字读音不同。kànɡ:抗、炕、伉、钪∣hánɡ:杭、航、颃∣hànɡ:沆∣ānɡ:肮∣kēnɡ:坑、吭。亢 (gāng)古郎切。人頸也。亢承首之下,人以象顋頰, 則亢形,“一”則中央之高骨也。俗作“吭”。 亢 *亢kang[甲骨] [金文] [小篆] 《說文》: ,人頸也。 从大省。象頸脈形。凡亢之屬皆从亢。 ,亢或从頁。 (十篇下) 原象高亢之建築物? ☚ 毋 丮 ☛ 000002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