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交子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交子

 北宋流通于四川、陕西、河东等地的纸币名。以铁钱为本位,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北宋初,四川通行铁钱,贸易不便。真宗时成都16户富商发行了交子,在市场流通。因系私人发行,管理不善,难于兑现,争讼不息。仁宗天圣元年(1023年)11月,政府在成都设交子务,专门办理交子发行事宜。天圣二年(1024年)开始发行官交子。自此以后,纸币流通更趋完备了。归纳官交子的发行与流通制度,主要有如下几点:①有一定的发行限额,每界的发行额为1 256 340缗;②有一定的流通期限,基本上是三年一界,界满后用旧交子交换新交子;③备有发行准备金,即所谓“本钱”,每造一界,须筹备本钱36万缗;④交子的行使区域原限于四川,兑现时或持旧易新,每缗仍须纳工墨费30文。后因供应军饷,超额实行,遂致贬值。哲宗元符元年(1098年),换发新交子时,需四缗旧交才能兑一缗新交。徽宗崇宁四年(1105年)改为钱引。南宋时,两淮曾用过交子,俗称“淮交”。

宋 交子式


交子 - 可可诗词网

交子

 中国和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宋初,四川地区使用铁钱,体大值小,流通不便。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作为纸币的交子应运而生,1011年(北宋大中祥符四年)首先出现在四川。初为富商主持发行,可兑换,亦可流通。后来,交子常因发行人破产等原因而不能兑现,政府遂禁止商人发行。1023年(北宋天圣元年),改由国家办理,朝廷在四川设置交子务,作为发行交子的专门机构。面值最早限于1至10贯,数额在发放时临时填写,近似于现代支票。后来改为定额印刷,雷同于当今纸币。每次发行有一定限额,以铁钱为现金准备,三年兑现一次,换发新交子,称为一界。起初,交子的发行总额受到严格控制,规定每界发行总额为125万贯,不得滥印滥发,因此,币值稳定。后来,朝廷为弥补财政亏空,或两界并用,或滥印滥发,造成交子贬值。为挽救财政危机,1107年(北宋大观元年)将交子务改名为钱引务,即从第43界起,将交子更名为“钱引”,仍作为四川地区性纸币,分界发行,沿用至南宋。南宋时,两淮地区也曾用过交子,俗称“淮交。”

交子

〈隐〉旧时百货业指剪刀。因其为左右两爿相交而成,故名。

交子

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北宋初,四川始用纸币,称为“交子”,由富民十六户发行。后因富民家资衰落,不能完全兑现。政府遂禁止商人发行。于天圣元年 (1023) 改由政府发行。以铁钱作币值本位。面额自一贯至十贯不等,发放时临时书填,后改为印发。发行原有定额,两年为一界,随界换发新交子,严禁民间私造。神宗时,因供应军饷,超额发行,交子开始贬值。哲宗元符元年 (1098) 四缗旧钞才能兑一缗新交。徽宗时,改为钱引。

交子jiāo zi

一种鸟,又称“交嘴儿”。

古代名物 > 貨幣類 > 紙幣部 > 宋 > 交子
交子  jiǎozǐ

我國最早發行的紙幣。宋初,四川行用鐵錢,體重值小,不便交易,遂有商人發行收據形式之楮券。太宗初年,成都十六家富商合立交子舖,發行交子。後因經營不善,不能兑現而引起争訟。仁宗天聖元年(公元1023年),收歸官辦,並設益州交子務,我國的國家紙幣由是產生。哲宗元符元年(公元1098年),因發行量遽增,遂致貶值。徽宗崇寧四年(公元1105年),官府改發“錢引”,惟四川仍行“交子”。大觀元年(公元1107年)改四川交子務爲錢引務,然仍印製了一界行用三年的交子。三年後始發行“川引”。南宋紹興年間亦曾發行交子,流通於東南各路,並在杭州設交子務。其間杭州亦曾行用名爲“小交子”的紙幣,後改爲“關子”。孝宗時,兩淮又曾行用交子,俗稱“淮交”。《宋史·食貨志下三》:“交子之法,蓋有取於唐飛錢。真宗時,張咏鎮蜀,患蜀人鐵錢重,不便交易,設質劑之法,一交一緡,以三年爲一界而换之。六十五年爲二十二界,謂之交子,富民十六户主之。”《宋史·薛日傳》:“民間以鐵錢重,私爲券,以便交易,謂之交子。”按,各種交子未見確認的實物,日本收藏一北宋紙幣印板(如圖),長一百七十一毫米,寬九十五毫米,舊時被認作交子,近人或說是錢引、或小鈔等,似仍以舊說爲是。參閱宋·李攸《宋朝事實·財用》、《文獻通考·錢幣二》、日本《東亞錢志》。

交子(鈔版)

交子jiāo zǐ

旧时卖花带行谓剪刀。《切口·卖花带者》:“交子: 剪刀也。”

交子

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宋初,四川商业较发达,使用的铁钱,体大值小,流通不变。最初,商人出具 “收据” 形式的楮券,两面有印记,密码花押,朱墨间错,券上无交子字样,临时填写金额,零星发行。后由成都王昌懿等十六家富商联合发行随时可以兑现的纸券,券上印有图案、花纹,兑现时收工墨费三十文,并开设交子铺 (户),在各地设有分铺,可以相互兑换。称为 “私交子”。后常因发行私交子的富商破产等原因而不能兑现,政府取缔 “私交子”,禁止商人发行。仁宗天圣元年 (1023年) 设立益州交子务,发行官交子,每三年为一界,界满以新换旧,每界发行126万缗,钞本 (发行准备金) 为铁钱36万,限四川省流通。后因供应军饷,超额发行,遂致贬值。崇宁四年(1105年) 改为钱引。交子的流通曾扩大到四川以外地区。南宋绍兴六年 (1136年) 在江淮和东南发行交子,旋即废。官交子有面值和发行限额,有一定流通期限,备有信用准备金,并有国家法律作保证,完全具备货币性质的条件,被公认为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交子

069 交子

中国古代最早的纸币。北宋初年,四川农业、手工业发展,商业繁荣,而使用的铁钱体重值小,三、五贯文就难以携带,故有些商人收取铁钱,开发一种类似存款收据的证券,称为交子。交子原由商人自发分散发行,由于形制不统一,后渐由益州16家富商联合发行。发行交子的富商称为交子户或交子铺。这种交子用一色纸张印造,票面有铺户的印记、密押,形制统一,面额依领用人所交现款临时填写,不限多少。兑现时每贯收手续费30文。后因发行人破产而不能兑现,政府遂禁止私人发行。天圣元年(1023)政府将交子收归官办,设置益州交子务,发行官交子。最初票面额临时填写,后改为印就固定金额;以铁钱为现金准备,有一定的发行限额,规定可随时兑现;分界发行,三年为一界,界满后将旧交子换新交子。1105年,改称交子为钱引,一度推行于四川以外地区。交子出现标志着中国是世界上纸币流通最早的国家。

☚ 五铢钱   飞钱 ☛

交子

265 交子

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宋真宗大中祥符四年(1011)出现在四川。起初由少数商贾联合主持发行,可兑现和流通,但属私营性质。到宋仁宗天圣元年(1023),由官府接管,改为国家办理。北宋朝廷在四川设置交子务,作为发行交子的专门机构。交子遂成为流行于四川的地区性货币。最初交子的票面价值,只限于1—10贯,其数额在发放时即刻填写,类似于近世的支票。后来改为在票面上印出一定的价值数额,这就成为名副其实的纸币。以后交子改名为“钱引”,沿用到南宋。遂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纸币流通最早的国家。

☚ 黄金   会子 ☛
交子

交子jiaozi

中国古代最早的纸币。宋初(10世纪90年代),四川使用铁钱,体大值小,携带不便,商人发行一种纸币,称交子。一交一缗,可兑现,也可流通。最初是由益州16家富商发行,三年兑现一次,换发新交子,称为一界。后因发行的商人常常破产而不能兑现,官府就封闭交子铺。宋仁宗天圣元年(1023年),改由政府发行,称为官交子,面额一贯至十贯,发行有一定限额,以铁钱为现金准备。后因流通地域日广,发行愈滥,交子贬值,至1098年,四贯旧交才换一贯新交。徽宗崇宁四年(1105年)改为钱引。南宋时,两淮又曾用过交子,俗称“淮交”。

☚ 飞钱   典当 ☛

交子

中国最早的纸币。宋初,由商人发行,可兑现,也可流通。后由富商十六户发行。但交子常因发行人破产等原因而不能兑现,政府禁止商人发行。仁宗天圣元年(1023年),改由官方发行,一交一缗。每次发行有一定限额,以铁钱为现金准备。三年兑现一次,换发新交子,称为一界。后因供应军饷而超额发行,导致贬值。哲宗元符元年(1098年)发行数量大为增加,换发新交子时,需四缗旧交才能兑一缗新交。徽宗崇宁四年(1105年)改为钱引。南宋时,两淮又曾用过交子,俗称“淮交”。

交子

北宋时期的一种纸币。这是人类历史上发行最早的纸币。唐代实行两税法后,钱重物轻的现象一直没有得到改变,而且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商品经济的活跃,铜铸币短缺的状况越来越严重。宋代曾经在四川地区强制推行铁钱,给发达的成都平原的经济造成了极大的负面影响。实行铁钱后,1匹绢所值铁钱多达50余斤,其不方便是不言而喻的。一方面是商品经济的发展达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另一方面则是官府强行使用落后的最贱金属货币,在这种情况下交子便应运而生。交子开始出现于民间,其性质相当于近代的汇票。宋真宗景德年间(1004—1007),四川地区官府将交子的发行交付16户富豪专营。作为对政府的回报,这些富豪必须每年雇人替官府清点仓库和修堰。后来因为发生了信用问题,官府下令取缔交子。1023年,在民间的要求下,政府在成都正式设立了专门发行交子的机构——交子务,负责交子的发行等有关事宜。当时规定交子的面额为1~10贯不等,交子在四川地区内可以代铁钱进入流通领域。这样,由官府控制的人类最早的纸币出现了。宋神宗熙宁年间(1068—1077),政府曾经在陕西和河东发行交子,但没有成功。北宋末年,政府将交子推行于陕西、河东、京西、淮南等地,发行数量倍增,引起交子贬值。1105年,政府将交子改称“钱引”。后因纸币的信用下降,宋王朝于1109年宣布除四川外,其余地区不再发行新的钱引。在官府发行钱引的同时,民间出现了私营“会子”。会子也类似于近代的汇票,其与交子的区别是,会子汇兑的是铜钱而不是铁钱。南宋高宗末年,政府逐渐垄断了会子的发行权,民间也逐渐用会子代替铜钱在市场上流通,会子成为一种以铜钱为本位货币的新的纸币。南宋时期还先后发行过以铁钱为本位货币的“淮交”和湖北会子等,这使整个南宋统治区域内均使用纸币。宋代纸币以两年为一界,进行一次以旧换新的整顿。政府发行纸币时虽然有一定的保证金,但当时发行纸币主要不是依靠保证金,而是以政府的专卖和税收收入作为保证。因此,一旦政府的专卖、税收部门拒绝使用纸币,必然使纸币立即发生信用危机。宋代纸币还不具备完全的法偿能力,它没有完全代替金属货币,一方面有地区限制,另一方面政府还规定各种税收要按一定比例缴纳纸币和钱币。宋代的纸币一开始是一界单独使用,后来逐渐发展为二界、三界交叉使用。宋代因财政收支紧张,纸币发行量有不断增加的趋势。宋代以交子为代表的纸币的发行给经济发展,尤其是给商业活动带来了便利,在经济史、货币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但是宋代的纸币也有一定的副作用。纸币直接由政府发行,发行者往往通过发行过量纸币来弥补财政亏空,导致市场和经济秩序混乱,造成通货膨胀,严重影响社会稳定,加剧社会危机。

交子

中国最早的纸币。始出现于北宋淳化至道年间(十世纪九十年代)。当时,四川使用铁钱,体重值小,不便携带。益州十六家富商,在对地方政府负担某些经费的条件下,被允许发行一种纸币称交子,性质类似存款收据,可兑现,也可流通。后交子常因有的商人破产,不能兑现,争讼不息,政府遂禁止商人发行,由政府发行官交子,面额一贯至十贯。每次发行有一定限额,以铁钱为现金准备。三年为一界,界满换新钞,限流通川蜀。后因供应军饷,超额发行,遂致贬值。宋王朝则由户部发行一种会子以代交子。会子性质同于交子,后也因滥发,一贯会子不值一文钱。

交子

交子

宋代流通的纸币。也是中国最早的纸币。宋初,由于四川使用铁钱体重值小,携带不便,所以,商人私做楮币以代之,这种楮币称为“交子”。开始时发行分散,形制不统一,后来,由益州十六家富商联合发行,形制也得到统一,但面额仍视领用人所交现款临时填写,数额不限。兑现时,每贯收手续费三十文。由于发行人破产而不能兑现,政府遂禁止私人发行,改为官办。天圣元年(公元1023年)设立益州交子务;次年二月发行官交子。面额仍临时填写,但有一定等级,自一贯至十贯。宝元二年(公元1039年)改为五贯和十贯两种。熙宁元年(公元1068年)改为一贯和五百文两种。交子以铁钱为现金准备,分界发行,三年为一界,界满兑换新钞。其后流通区域日益广泛,扩大到四川以外地区。徽宗崇宁四年(公元1105年)改为“钱引”。

☚ 北宋纸币   官交子 ☛
交子

交子

❶中国最早的纸币。宋四川用铁钱,质重值小,流通不便。北宋初,商人发行一种纸币,名为交子,代替铁钱流通。兑现时每贯须扣除三十钱。由十六户富商主持。后富商衰败,兑现困难,常有纠纷。仁宗天圣元年( 1023 )改为官办。官交子三年(实足二年)为一界, 每界以1256340贯为额,备本钱36万贯。界满换发新交子,每贯收纸墨费三十文。神宗熙宁五年( 1072 )开始两界并行。哲宗绍圣后,发行额大增。徽宗大观元年(1107), 发行额逾天圣界额二十倍。换界时以新交子一贯当旧交子四贯。同年改四川交子为钱引。交子熙宁时曾行于河东、陕西,崇宁时曾行于陕西、京西北路、淮南。
❷南宋的纸币。高宗绍兴六年(1136)在东南行交子, 不久即废。后又发行两淮交子。
❸金刘豫政权的纸币。太宗天会八年(1130)发行。

☚ 天圣元宝   交子铺 ☛
交子

交子

中国最早的纸币。宋初,四川商品经济发达,商业繁荣,而使用铁钱体重值小,大者每千钱25斤,中者千钱也有13斤,携带不便,故商人私做楮币以代之。这种楮币称为“交子”,用纸印制,上有图案密码画押图章等印记。初由于发行分散,形制不统一,后由益州16家富商联合发行(每年向政府支付某些费用)。此种交子形制统一,面额仍依领用人所交现款临时填写,不限多少。兑现时每贯收手续费三十文。后常因发行人破产而不能兑现,争讼不息。政府遂禁止私人发行,改为官办。天圣元年(1023年)设置益州交子务,次年二月发行官交子。一交一缗(千文钱为一缗),面额仍为临时填写,但有一定等级, 自一贯至十贯。宝元二年(1039年)改为五贯和十贯两种,并规定发行额中十贯占80%、五贯占20%;熙宁元年(1068年)改为一贯和五百文两种,规定发行额中60%为一贯,其余为五百文。交子以铁钱为现金准备,分界发行,三年为一界,界满兑换新钞。其后流通地区日广,供应军饷,发行愈滥,逐至贬值。至哲宗元符元年(1098年)发行剧增,贬值益速,发行界满时,四缗旧交方能兑换一缗新交。徽宗崇宁四年(1105年)改为钱引。交子的流通曾扩大到四川以外地区。南宋高宗绍兴六年(1136年)在江淮和东南发行交子,旋即废。后在两淮行交子、简称“淮交”。

☚ 铁钱   会子 ☛
交子

交子

中国最早的纸币。宋、金纸币名称之一。北宋初年,四川用铁钱,体重值小,1000个大钱重25斤,买1匹绢需90斤到上百斤的铁钱。流通不便。于是,商人发行一种纸币,名为交子,代替铁钱流通。兑现时每贯须扣除30钱。成都16户富商为印造发行并经营铜钱与交子的兑换业务而开设交子铺,开民间金融之先声。他们每岁在丝蚕米麦将熟之时,用同一色纸印造交子。交子上印房屋、树木、人物等图案,发行时临时填写金额,书填贯数,不限多少,铺户押字,各自隐密题号,朱墨间错,以为私记。半个世纪之后,因这些富商衰落,兑现困难,常起纠纷。仁宗天圣元年 (1023年) 官设交子务取代之,发行交子事改为官办。官交子以铁钱36万贯为现金准备,流通区域限于四川。3年 (实足2年) 兑换1次,即用新交子换回旧交子,谓1界,每界以1 256 340贯为额。一张交子金额1贯,旧交子换新交子,每贯收纸墨费30文。神宗熙宁五年 (1072年) 开始两界并行。哲宗绍圣 (1094—1097) 后,发行额大增。崇宁四年 (1105年) 令陕西、河东诸路更用钱引。熙宁 (1068—1077) 时行于河东、陕西。崇宁 (1102—1106) 时行于陕西、京西北路、淮南。徽宗大观元年 (1107年),发行额逾天圣界额20倍。换界时以新交子1贯当旧交子4贯。三年改交子为钱引。南宋高宗绍兴六年 (1136年) 在东南行交子,不久即废。后又发行两淮交子,简称“淮交”。孝宗乾道二年 (1166年) 规定两淮只行用铁钱,铜钱不得过江; 发行两淮交子,以铁钱为单位。8年,以会子收回两淮交子。光宗绍熙三年 (1192年),行铁钱会子于两淮和沿江八州军。金太宗天会八年 (1130年) 发行的纸币,亦称交子。(参见“会子”、“钱引”)

☚ 会子   钱引 ☛

交子jiao zi

first paper currency of China,appearing in the early years of the Northern Song Dynasty

交子

北宋流通于四川、陕西、河东等地的纸币名。以铁钱为本位,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北宋初,四川通行铁钱,不便贸易,成都十六户豪民发行了交子,在市场上流通。因交子是私人发行,管理不善,难于兑现,争讼不息。天圣元年(1023),宋廷在成都置交子务,以官交子代替了私交子。此后每二年发行一界,每界发行一百二十五万六千三百四十贯,以旧换新,或兑换铁钱。熙宁五年(1072),为解决对西夏战争的军费,规定从第二十五界交子起,每界流通四年,但二年发行一界的旧制不变,而流通数量却增加了一倍,因此,交子开始贬值。绍圣间,每界都加印,徽宗时,交子泛滥,每界发行量多达二千六百余万贯,较旧额增加了二十多倍。为应付交子贬值,宋廷宣布交子一律作废,不予兑换并从大观元年(1107)发行的四十三界起,改交子为钱引。参见“钱引”。(参考图383)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24 3:03: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