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 |
从军行七首(之四)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展现了一幅西北边陲无比广阔的画面,正是当时戍边将士生活、战斗的地方。为什么一定要在两句中提及三个地名呢?原来唐代面对的两个强敌,一是青海的吐蕃,一是玉门关外的突厥,为了防止入侵,设河西节度使驻守“孤城”,隔断这两个强敌的交通。因此,这两句点出三个地名,突出了“孤城”南拒吐蕃,西防突厥的极其重要的军事地理形势。三、四两句由情景交融的环境描写转为直接抒情。“黄沙百战穿金甲”七字,极强地概括出戍边时间之漫长,战事之频繁,战斗之艰苦,敌军之强悍,边地之荒凉。但是,金甲可以磨穿,将士们的报国壮志却并没有销蚀,而是在大漠风河的战斗中磨炼得更加坚定。“不破楼兰终不还”便是矢士报国的豪言壮语。这两句,上一句愈把战事写得残酷,环境渲染得恶劣,下一句的誓言就愈加显得雄壮有力,激昂感人。总括全诗,一二句写景,境界阔大,含蕴丰富;三四句抒情,慷慨悲壮,坚定深沉。四句连环,形成了这首诗迥异于其它边塞诗的特异风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