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心传心佛教用语。指传授禅法的一种特殊方法。即不用语言文字,而通过直觉,突然触发,使人接受佛理。这种方法的关键是知“心即是佛”,重点在于“修心”,强调学禅者对禅法的内心自悟。《六祖大师法宝坛经·行由品》:“法则以心传心,皆令自悟自解。”《禅源诸诠集都教序》上一:“欲令知月不在指, 法是我心, 故但以心传心,不立文字。” 《景德传灯录》 十八:“师问:‘只如古德,岂不是以心传心?’” 传授知识 传授知识传授书籍:传书 进行教学活动,传授知识:课读 传授经验或儒家经典:传经 传授圣贤的学说:传道 不用语言文字,而是通过感悟来传授佛理:以心传心 向弟子传授佛法:传法 传布道义:传教 传授仙道:传真 传授技艺:传艺 授艺 传授射箭的技能:诱射 招收学徒,讲学传艺:开门受徒 思想、学术、技艺的传授:钵授 把高明的方法传授给别人:金针度人 ☚ 传授 教导 ☛ 以心传心 ☚ 为人师表 发蒙振聩 ☛ 以心传心佛教用语。传授禅法的一种特殊方法。《坛经·行由品》:“法则以心传心,皆令自悟自解。”即强调学禅者对禅法的内心自悟。《禅源诸诠集都序》卷一:菩提达摩“见此方学人多未得法,唯以名数为解,事相为行。欲令知月不在指,法是我心,故但以心传心,不立文字。”即把握“禅理”不能拘于文字,修习“禅行”不能拘于形式,关键是知“心即是佛”,重点在于“修心”。亦被用于师对徒的“内授密语”或“默示”:“达摩善巧,拣文传心,标举其名,默示其体,喻以壁观。”(《禅源诸诠集都序》卷二) 以心传心yǐ xīn chuán xīn【解义】佛教禅宗用语。指不用语言文字,而通过直觉,突然触发,使人接受佛理。 【用法】形容前人的思想等传给后人。 【例句】相传达摩曾说,我法~,不立文字。 以心传心《辞源》源云:唐·宗密《禅宗诸诠集·序上》:“欲令知月不在指,法是我心,故但以心传心,不立文字。” 按,此语之源出,江苏版《成语词典》率先正之云:语出《六祖大师法宝坛经·行由品》:“法则以心传心,皆令自悟自解。”《六祖大师法宝坛经》,唐·慧能撰,其生卒之年:公元638——713年;宗密,其生卒之年在:公元780——841年。即慧能死后六十余年,宗密方才出生,正是。 以心传心yǐ xīn chuán xīn佛教禅宗语。指禅法的传授不借助语言文字,而靠内心慧根的触发来领悟佛理,强调修心和自悟。 以心传心yǐxīn-chuánxīn〔偏正〕 佛教用语。指传授禅法的一种特殊方法,即离开语言文字,以慧心相传授。这种方法,重点在于修心,强调学禅者对禅法的内心自悟。《六祖大师法宝坛经·行由》:“法则~,皆令自悟自解。”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卷18:“只如古德,岂不是~?” △ 用于佛教的禅法传授方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