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等式Accounting Equation亦称“会计方程式”,或称“会计恒等式”、“会计平衡公式”。反映各会计要素的内在经济关系的恒等式。按照会计要素的不同,会计等式主要分为三种: ❶财务状况等式,公式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反映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三个会计要素之间的关系,揭示会计主体在某一特定时点的财务状况。 ❷财务成果等式,公式为“收入-费用=利润”,反映收入、费用和利润三个会计要素的关系,揭示会计主体在某一特定期间的经营成果。 ❸综合会计等式,公式为“资产+费用=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这一等式综合企业利润分配前财务状况等式和经营成果等式之间的关系,揭示企业的财务状况与经营成果之间的相互联系。 会计等式 会计等式即会计方程式,指会计在反映经济业务和进行有关计量时,运用数学方程形式所表现的经济内容及其等量关系。会计要素所表现的方程式一般有三种: (1) 资产=负债+权益; (2) 收入-费用=利润(亏损);(3) 资产+费用=负债+权益+收入。 会计方程式是会计学原理中一项很重要的内容,建立复式记账、账户和报表是以它作为基本的理论依据。 ☚ 会计要素 会计职能 ☛ 会计等式 会计等式根据企业有一定资产就有相应权益的关系来表达的会计要素之间相互关系的平衡公式,即: 资产=权益。由于权益可分为债权人权益即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两大部分,会计等式又可写为: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或所有者权益=资产-负债。会计等式是复式记账的理论基础,也是设计资产负债表的根据。企业发生的各项经济业务,都不会改变会计等式的平衡关系。 ☚ 会计循环 会计假设 ☛ 0000365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