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课生理负担量的评定Tiyuke shengli fudanliang de pingding
评定体育课生理负担量最常用的方法是心率测算法。心率的快慢可反映体内耗氧水平,可间接反映练习给身体的生理负荷。用心率评定体育课或训练课生理负担量,常用平均心率、心率指数和心率曲线三种方法。
❶平均心率法:根据每堂课学生的平均心率来评定生理负担量。日本学者提出平均心率以130—170次/分为宜,130次/分以下为小运动量,超过170次/分则学生感到非常疲劳。我国一些学校采用120—140次/分或130—150次/分的平均心率标准。
❷心率指数法:是指体育课学生的平均心率与安静时心率的比值:
心率指数=体育课学生的平均心率÷安静心率
心率指数越大,生理负担量也越大。心率指数运动量等级的对照关系如下表:
心率指数 | 1.2以下 | 1.2—1.5 | 1.5—1.8 | 1.8—2 | 2以上 |
运动量等级 | 最小 | 小 | 中 | 大 | 最大 |
心率指数顾及到了个体心率的差异,故比单独采用平均心率更能反映生理负担量。
❸心率曲线法:测定体育课各组成部分(准备活动、基本部分、整理活动和恢复阶段)的心率,然后将各部分心率值按其时间区间绘制座标图,再求出相邻两部分心率区间的面积。各面积代表该部分的生理负担量,面积越大,表明生理负担量越大。心率曲线还表明一堂课中生理负担量的动态变化。根据各区间面积的大小和变化情况来评定生理负担量的大小及其分配是否合理。用心率评定生理负担量的方法,对动力性身体练习比较适合,而对静力性成分较大的身体练习效果较差。例如,体操、投掷等练习,尽管其局部生理负担量较大,但心率指数变化并不明显。因此,在评定生理负担量时,应结合教育学观察和学生的主观感觉进行综合评定,才能作出客观的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