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表心脏等电位标测图
体表心脏等电位标测图可综观心电场在体表分布的全貌,即在体表多处,记录每个瞬间体表电场的分布情况,以等电位线的形式表达,综合诸瞬间体表等电位线的分布,可以得到一次心动周期中心电活动的动态概貌。用于体表等电位标测图的电极数一般用150~250个,分布于前胸、后背及上腹部,也可根据情况酌量减少。先把这些心电图记录在磁带上,通过模数转换输入电子计算机,由电子计算机把诸心电图中各相应瞬间(通常每5ms取样一次)的电位检出。报告方式,可以把每个瞬间体表各点的电位数值以列表方式印出;或者通过绘图仪,把每个瞬间体表各点的电位划成等电位线; 也可划成象地貌图样具有立体感的图像。体表等电位标测图主要用于研究工作,由于它记录到的心电信息比较完整,故可作为评价某个导联系统反映心电信息能力的标准。早年用此法研究心脏等效电偶的理论,例如Taccardi报告15例15~43岁正常人的资料,在QRS波群的动态过程中,体表电位分布的情况与心室除极过程的顺序吻合。在QRS波群的开始阶段,心前区出现一个正电位中心,背后有一负电位中心,这相当于室间隔的除极活动;继而负电位中心移至右肩部以至右前锁骨下窝,另在右胸骨中线附近又出现一个负电位中心,以上两负电位中心逐渐融合,这相当于右心室除极达心外膜,左心室除极达心尖部;在QRS波群的中后期,正电位中心移向左腋下区以至背部,这相当于左心室除极由心尖部向心底部发展; 最后正电位中心移向胸骨上端,这相当于右心室室上嵴除极。从整个体表电位演变过程来看,心脏等效电偶并不始终如一地象单电偶那样单纯。
体表等电位标测图目前在临床上应用尚不普遍。有报道认为,通过观察体表电位的演变动态,有助于推测心肌梗塞的位置与范围,心肌缺血区的定位,诊断心肌肥厚,鉴别室性过早搏动与室上性心搏的差异性心室内传导,以及推测预激综合征异常房室束的位置。此外,也可在外科进行对造成预激的异常旁路切断术中,于心脏表面测定出同样的图像,并据此进行异常房室通道的定位,称为心外膜等电位标测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