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保正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保正

保正

保长。北宋时王安石推行保甲法,以十家为一保,设保长。五十家为一大保,设大保长。十大保为一都保,设正副都保长。

☚ 灵官庙   则个 ☛
保正

保正

官名。宋代置。即都保正。10家为保,50家为大保,10大保为1都保,都保设都保正,管500家。(详见: 保)

☚ 保拂   保宫 ☛
保正

保正

旧时乡役称谓之一。宋朝始有此称。神宗熙宁元年 (1068年),王安石变募兵而行保甲之法。三年,始令民间联比以相保任。每十家为一保,设保长,五百家为一都保,设都保正、副都保正。后又改为每二百五十家为一都保,并以保正取代原乡役耆长,负责治安。清朝地方编户中设有 “保长”,亦称 “保正”。

☚ 保长   佣奴 ☛
保正

保正

又称 “保正副” 。“都保正”、“副保正”之合称。宋代乡役。始于北宋神宗熙宁(1068—1077)中行保甲制时。保甲法规定, 每五百户(后改为二百五十户)为一都保, 设都保正、副保正各一人, 从乡村富豪中轮差, 二年一替, 取代耆长行维持地方治安之责。哲宗绍圣(1094—1098)以后成为定制。北宋晚期至南宋高宗时期,保正职限扩大,掌保内承受文书、催纳税役、修茸铺驿、置买军器、科卖食盐、追扰赔备等事。孝宗隆兴三年(1164)仍令只管烟火、治安、修桥、铺路事务。

☚ 耆长   甲头 ☛

保正

(1) 隋基层组织管理人员。隋制于闾下设保,由五家组成,置保正以管理之。唐制则以三家为保,但无保正名目。(2) 宋乡役名。熙宁六年(公元1073年)推行保甲法,规定每五百户为一都保,设都保正、副保正各一人;后又改每二百五十户为一都保,并以保正取代原设耆长,掌管治安。绍圣时,定都保正、副保正为乡役,至南宋不变。(3) 清乡役名。清制以十甲为保,置保长,亦称保正。参见“保甲”。

保正

〈名〉保长。地方上负责治安等公共事务的人。
《醒》二十: 季春江慌忙的去叫了乡约~、地方总甲。
《聊·翻》八: 那行子不依,约地~都知道了,只得把二相公合四邻一齐送到官。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24 16:54: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