偈子jì zǐ佛经中的唱词。梵文Gāthā。音译“偈陀”; 意译“讽颂”。偈有以四、五、六、七言皆以四句而成的别偈和满三十二字的通偈。《百论疏》卷上: “偈有二种,一者通偈,二者别偈。” (例)这一篇偈子,乃是玄奘法师悟彻了多心经,打开了门户。(二十·251·) 偈子 偈子佛经的一种体裁。即“偈”。是梵文Gatha的意译,亦译为“颂”、“讽颂”等。偈种类颇多,但主要有两种:通偈(固定由梵文三十二音节构成),别偈(四句,每句字数相同,但可以是四言、五言、六言、七言等)。第五十一回: “月娘在后边,打发两个姑子吃了些茶食儿,又听他唱佛曲儿,宣念偈子儿。”这里是指宝卷中所夹入的偈。 ☚ 判官 讲说佛法 ☛ 偈子(~儿)〈名〉佛经中的唱颂词,通常以四句为一偈子。也称偈颂、偈文、偈语。偈,梵语音译词“偈佗”的省称,意译为颂。 《金》五一: 月娘在后边,打发两个姑子吃了些茶食儿,又听他唱佛曲儿,宣念~儿。 《醒》二一: 又写了四句~道: 知恩报恩,志谐心服。一世片时,无烦多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