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名物 > 函籍類 > 書籍部 > 其他 > 僞書2 僞書2 wěishū 託名僞造的書籍。始於漢。唐·劉知幾《史通·因習》:“而楊雄撰《蜀記》,子貢著《越絶》,虞裁《江表傳》,蔡述《後梁史》,考斯衆作,咸是僞書,自可類聚相從,合成一部。”明·胡應麟《少室山房筆叢·經籍會通二》:“余意取此類及緯候等書,《亢倉》、《鶡冠》等子,總爲僞書一類,另附四部之末。”清·章炳麟《文學說例》:“張氏書證駁多疏謬,尤信僞書,盖明世積習爾。”清·姚際恒有《古今僞書考》。
古代名物 > 函籍類 > 函札部 > 簡札 > 僞書4 僞書4 wěishū 僞造的文書、信件。《史記·封禪書》:“[文成將軍少翁]乃爲帛書以飯牛,詳不知,言曰此牛腹中有奇。殺視得書,書言其怪。天子識其手書,問其人,果是僞書。于是誅文成將軍,隱之。”《史記·貨殖列傳》:“吏士舞文弄法,刻章僞書,不避刀鋸之誅者,没于賂遺也。”明·沈德符《野獲編·吏部二·贋書》:“鍾會作僞書以賺寳劍。”
古代名物 > 函籍類 > 書籍部 > 其他 > 僞書3 僞書3 wěishū 内容虚妄之書。漢·王充《論衡·對作》:“俗傳蔽惑,僞書放流,賢通之人,疾之無已。”
古代名物 > 函籍類 > 書籍部 > 類别 > 僞書1 僞書1 wěishū 僭僞政權之史書。其稱始於南北朝。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書證》:“南方以晉家渡江後,此間傳記,皆名僞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