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礼龙门【出处】 《太平御览》卷四六五引晋·袁山松《后汉书》:“桓帝时朝廷日乱,李膺风格秀整,高自标尚,后进之士升其堂者,以为登龙门。” 【释义】 东汉桓帝时朝政紊乱,李膺(字元礼)在当时风操清高,坚持操守,声望甚隆。后进的士人被他接纳的,被称为登龙门。后以此典形容受有名望的人接待,也用以称提拔、奖掖自己的人。 【例词】 登龙 登龙人 登龙之望登门 李门 李膺之识 李膺客 龙津共济 龙门属李膺 龙门主 见李膺 膺门 龙门 攀龙 元礼门 元礼龙门 【用例】 [登龙] 唐·宋之问《桂州陪王都督晦日宴》:“投刺登龙日,开怀纳鸟晨。” 〔李膺门〕 唐·杜牧《川守大夫刘公早岁寓居》:“昔为扬子宅,今是李膺门。” 〔龙门〕 宋·李君行《沁园春》:“又谁说,李膺豪放,门号龙门。” 〔膺门〕 唐·姚鹄《虢州献杨抑卿》:“疏愚只怯膺门险,浅薄争窥孔室深。” 〔元礼门〕 唐·权德舆《和王祭酒太社宿斋》:“元礼门前劳引望,句龙坛下阻欢娱。” 元礼龙门 元礼龙门《太平御览》卷四六五引晋·袁山松《后汉书》:“桓帝时朝廷日乱,李膺(字元礼)风格秀整,高自标尚,后进之士升其堂者,以为登龙门。”《后汉书·李膺传》注:以鱼为喻也。龙门,河水所下之口,在今绛州龙门县。辛氏《三秦记》曰:“河津一名龙门,水险不通,鱼鳖之属莫能上,江海大鱼薄集龙门下数千,不得上,上则为龙”也。后以此典形容得前辈、贤者接纳,与之交往:也用以褒称接纳、奖掖自己的人。唐·王勃《秋晚入洛于毕公宅别道王宴序》:“高扃向术,似元礼之龙门;甲第临衢,有当时之驿骑。”唐·王维《裴仆射济州遗爱碑》:“熊轼之贵,子弟夷于平人;龙门则高,宾客不遗下士。” ☚ 鸳鹭充朝 元龙湖海 ☛ 0000235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