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元结《右溪记》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元结《右溪记》元结《右溪记》
道州城西百嗒步1,有小溪,南流数十步合营溪3。水抵两岸3,悉皆怪石,欹嵌盘屈4,不可名状。清流触石,洄悬激注5,佳木异竹,垂阴相荫。 此溪若在山野,则宜逸民退士之所游处6;在人间,则可为都邑之胜境7,静者之林亭8。而置州已来9,无人赏爱;徘徊溪上,为之怅然10。 乃疏凿芜秽11,俾为亭宇12,植松与桂,兼之香草,以裨形胜13。为溪在州右14,遂命之日右溪。刻铭石上15,彰示来者。 【注释】 1道州:州治在今湖南省道县,唐时属江南西道。 2营溪:水名,源出今湖南省宁远县南,流经道县东。 3抵:达,至。按:疑为“底”。 4欹嵌(qiqian 欺钱):形容怪石的样子。欹,不正,向一边倾斜。嵌,开张的样子。 5洄:水流回转,即打旋儿。悬:原指挂在空中向下垂。此指溪流触到怪石上,水又从上面落下来的样子。激注:激荡奔注。 6逸民退士:指隐逸避世,退居山林的人。游处:游赏、居住之地。 7在人间:与“在山野”相对而言,指人烟稠密的地方。 8静者:性情恬淡,不追逐功名利禄的人。 9置州:道州原为县,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置营州。贞观八年(公元634年)改为道州。天宝元年(公元742年)改为江华郡。乾元元年(公元758年)复改为道州。 10怅(chang 倡)然:失意的样子。 11凿:开发,这里有铲除的意思。12俾(bi 比):使。 13裨(bi 婢):补益。形胜:地理形势之优越便利者,这里指风景优美。 14右:方位以西为右。州右即道州城西边。15铭:文体的一种,多刻在器物上,一般为韵文。 【今译】 在道州城西百余步远的地方,有条小溪,向南流数十步,汇合到营溪里。这条小溪两岸都是怪石组成,石头倾侧开张,盘旋弯曲,奇形怪状难以形容。清清的溪水触及到石头上,打着回旋,激起水花,注入到石缝里去。优美的树木与奇异的竹子很茂盛,枝叶互相遮盖。 这条小溪如果在山野之中,则非常适宜隐士们游览居住;在人群聚集之处,则可以作为城镇的极好景观与休息场所。但自从此地改为州治以来,没有人欣赏喜爱这条小溪;徘徊在溪上,不禁为之怅然感慨。 于是疏通溪水,除去荒草污秽,修建亭阁屋宇,种植松与桂树,并种上香草,以把这天然风景区点缀得更好。因为小溪在道州的右边,于是为它起个名字叫右溪。并把它刻在石头上,使以后的人知道。 【集评】 近代高步瀛《唐宋文举要》引至父生曰:“次山放恣山水,实开子厚先声,文字幽眇芳洁,亦能自成境趣。” 【总案】 作者任道州刺史时,游览州西一条小溪,发现此处景色清幽奇异,但无人赏爱,因此对此溪进行了修整,并写下这篇记。文章生动记叙了小溪的位置、流向,两岸的怪石、竹树,以及小溪清流触石等形态,并借小溪不得其所,无有赏爱的遭遇,抒发深深的感慨之情,文末记述修整小溪并为之命名的经过,表现出作者热爱自然、恣情山水的情趣。文章篇幅短小,文字精炼,着墨无多,而意境幽远。是一篇优美的山水小品,开柳宗元山水游记的先声。 元结《右溪记》道州城西百余步,有小溪。南流数十步,合营溪①。水抵两岸,悉 皆怪石,欹嵌盘屈②,不可名状。清流触石,洄悬激注;佳木异竹,垂阴 相荫。 此溪若在山野,则宜逸民退士之所游处③;在人间④,则可为都邑 之胜境,静者之林亭。而置州已来,无人赏爱;徘徊溪上,为之怅然。 乃疏凿芜秽,俾为亭宇;植松与桂,兼之香草,以裨形胜⑤。为溪在州 右,遂命之曰“右溪”。刻铭石上,彰示来者。 【注释】①营溪:水名。源出今湖南宁远南,流经道县北至零陵县西入湘水。 ②欹 (qī):通“敧”,倾侧不平。 嵌(qiàn):陷入。③逸民:指避世隐居的人。退 士:即隐士。退,退居山林。④人间:指市朝,相对于“山野”而言。⑤以裨形胜: 用亭宇和树木花草把这里点缀得更好。裨,补益。 【鉴赏】本文为元结任道州刺史时所作。文章写了两层内容:第一层 描写小溪的环境清幽秀美;第二层感叹小溪不为人所赏识,作者修葺之后 将其命名为“右溪”。 右溪的美,表现在清流怪石、佳木异竹上。它蜿蜒流淌,注入营溪;两 岸边驳然杂陈许多不可名状的奇形怪石,“欹嵌盘屈”,勾勒出栩栩如生的 石姿;“清流触石,洄悬激注”,不但产生美妙动听的音乐,而且形成飞花碎 玉般的水花;“佳木异竹,垂阴相荫”,映衬得溪水更加宁静而有生气。作 者清幽、静穆的胸怀,寄托在这幽美的环境中,达到了物我合一的境地。 面对右溪的美,作者不由地生发感叹。离城如此近的小溪,竟然在 置州这么多年来,未被发现,长期埋没不被人知,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 这就是作者在小溪旁徘徊惆怅的原因,也是作者的感慨所系。此景无 论置于山野还是都邑,都会受到青睐,却在这里遭到了冷遇。作者认为 与此景相称的游赏者当是逸民退士或是清心静欲者,这是作者对右溪 美景特有的体悟,也与上文的描写相辅相成,使景色的清幽宁静的特征 更为突出。独有作者对此发生感慨,作者的形象因此得以表现。而且, 作者动手兴修小溪,开凿疏通,“植松与桂,兼之香草”,使小溪天赋的美 好景物再放光彩,使小溪成为道州人民的一处游乐胜地。 文中写景全用四言句,采用一物一态的方式推出一组组画面,石、水、 竹木,分别接以“欹嵌盘屈”“垂阴相荫”等节律明快的四言句,使景物呈 现出动态感,增强了画面的生动性。 本文抓住景物特征酿造意境,并有意融入个人心绪,揭示景物内蕴, 富有艺术感染力。笔下的右溪泉石,与柳宗元《永州八记》中的钴鉧小丘、 小石城山等,实是同一种写法。清末古文家吴汝纶评《右溪记》时所说: “次山放恣山水,实开子厚先声。文字幽眇芳洁,亦能自成意境。”这话是 正确的。 陈彦伶,汤克勤 汤克勤 主编.古文鉴赏辞典.武汉:长江出版传媒崇文书局.2015.第207-208页.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