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鸾 八鸾八只铃铛。鸾,luán,马口衔铁两端的铃铛。《小雅·采芑》二章:“方叔率止,约軝错衡,八鸾玱玱。”毛《传》:“在镳曰鸾。”镳,biāo,马具,与马衔铁合用,衔铁在口内,镳在口旁。一马二鸾,四马八鸾。孔《疏》:“言方叔为将,既率戎车将帅而行,乃乘金车,以朱缠约其毂之軝,错置文彩于车上衡,车行动四马八鸾之声玱玱然。”《大雅·韩奕》四章:“百两彭彭,八鸾锵锵,不显其光。”两,通“辆”。郑 《笺》: “百两,百乘; 不显,显也; 光,犹荣也,气有荣光也。” ☚ 八簋 匕 ☛ 八鸾八个鸾铃。亦作“八銮”。鸾,结在马衔上的铃铛。马口两边各一,四马八铃,故八鸾即指四马。《诗经·烈祖》:“约軧错衡,八鸾鸧鸧。”后多以指帝王的车驾。《文选》十四南朝宋颜延之《赭白马赋》:“勒五营使按部,声八鸾以节步。”宋苏轼 《苏轼诗集》三六《次韵蒋颖叔二首扈从景灵宫》:“英姿连璧从多士,妙句锵金和八鸾。” 古代名物 > 獸畜類 > 其他部 > 配飾 > 八鸞 八鸞 bāluán 結於馬銜上的鈴鐺。鸞通“鑾”。一馬兩鈴,擊於馬口鑣端。四馬八鈴,故稱。《詩·小雅·采芑》:“約軧錯衡,八鸞瑲瑲。”毛傳:“鈴在鑣曰鸞,馬口兩旁各一,四馬,故八也。”鄭玄箋:“鸞在鑣,四馬則八鸞。”又《大雅·烝民》:“四牡彭彭,八鸞鏘鏘。”南朝宋·顏廷之《赭白馬賦》:“聲八鸞以節步。”《宋史·樂志》:“三禮崇谷,八鸞警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