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语丝文体”的讨论
1925年11月在《语丝》创刊一周年之际,林语堂提出讨论“语丝文体”,主张“扩大范围”,政治、社会种种大小问题一概都要评论。孙伏园起而响应,认为由于“同人性质相近”,确实“形成一种语丝的文体”。周作人在讨论中不承认有什么“语丝的文体”,但他主张随意而作,作者要“大胆与诚意”,“或如洋绅士所高唱的所谓‘费厄泼赖’”。林语堂在《插论语丝的文体——稳健、骂人及费厄泼赖》一文中同意周作人“不打落水狗”的“费厄泼赖”的主张。陈子展在《中国近代文学之变迁——最近三十年中国文学史》中对“语丝文体”作了概括,认为它“有清淡飘逸的抒情文,有辛辣深刻的批评文,而以后者最富于俏皮的言语和讽刺的意味。所谓‘语丝文体’,可为这种文的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