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晦山房元郑玉室名。养晦,谓隐迹待时。《诗经·周颂·酌》:“於铄王师,遵养时晦。”宋朱熹集传:“言其初有於铄之师而不用,退自循养,与时俱晦。”《宋史·邢恕传》:“王安石亦爱之,因宾客喻意,使养晦以待用,恕不能从。”郑玉自作《养晦山房记》:“木之能生于春,以其当天地闭塞,万物藏蛰之时,乃能收华反实,聚其秀而纳之根。及其天地变化,雷雨奋作,然后芽萌甲拆,生意冲突而不可遏,人之为人亦犹是耳……当其学时,若无所为于世,而人以为晦;及其用也,则人以其有补于世,而谓之显。《易》以龙蛇之蛰譬之,精义入神,于言学切矣……夫显晦虽有穷达之不同,而于圣贤者无与也。此予晦之所以致养,而山房之所以得名欤!”(见《师山集》卷五) [附目]近代刘荣著有《养晦堂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