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农业互助合作运动中的阶级路线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农业互助合作运动中的阶级路线 农业互助合作运动中的阶级路线指中国共产党在农业互助合作运动中实行的依靠贫农下中农,团结其他中农,限制和逐步消灭富农的阶级路线。1955年10月,中国共产党中央根据毛泽东《关于农业合作化问题》的报告作出的《关于农业合作化问题的决议》在党的七届六中全会(扩大)上通过。《决议》规定,农业互助合作运动所依靠的基本力量必须是贫农和下中农。贫农占农村人口的大多数,是农村中的半无产阶级,中国民主革命的主力军。土地改革后,贫农分得了土地,生活虽较前有所改善,但因人力畜力和农具不足,生产上生活上仍有困难,有组织起来走社会主义道路的积极性,是中国共产党在农业合作化运动中所依靠的基本力量。下中农生活虽比贫农好些,但也不富裕,除了社会主义也无其他出路。因此,他们对组织合作社有较高的积极性,是党在农村的依靠力量。贫农和下中农占中国农村人口的60—70%,坚决依靠贫农、下中农,才能解决依靠农民的大多数和建立农村无产阶级优势的问题,才能顺利实现农业合作化。团结其他中农,指团结除下中农以外的其他中农。他们的人力、畜力、工具较多,生活较为富裕,有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倾向。但他们又是劳动者,可以接受社会主义改造,是农业互助合作运动中的团结对象。他们在农村中虽然居于少数,但他们对于下中农以至贫农都有很大影响。他们的向背,对于能否顺利完成农业合作化影响很大,必须巩固地团结他们,可以吸收真正自愿的入社。对于他们的落后思想和资本主义自发倾向,应该坚持说服教育的方法,而不能采用行政的强制手段。富农一般都占有土地,他们有比较优裕的生产工具和资金,剥削雇佣劳动。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采取了暂时不动富农土地和财产的政策。在合作化运动初期,禁止富农加入合作社,以防止他们的破坏活动。同时,采取发展农业生产互助合作、供销合作和信用合作等一系列措施限制富农的剥削。在合作化运动取得胜利以后,根据不同情况,吸收富农参加合作社,允许他们在完全放弃剥削的条件下进行同工同酬的劳动,以此来消灭富农经济,并把富农分子改造成为普通的劳动者。在这一阶级路线的指引下,充分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社会主义积极性,中国农业合作化运动获得了迅速发展。 ☚ 农业生产合作社示范章程 全面规划,加强领导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