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农夫和蛇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农夫和蛇恩惠虽大,终於束缚不住忘恩负义的人。 ——《英汉对照伊索寓言》(同上) 《农夫和蛇》是伊索寓言中的名篇。故事通过一个善良的农夫因可怜一条冻僵的蛇,结果被复苏的蛇咬伤致命的故事,向人们展示了“恩惠虽大,终于束缚不住忘恩负义的人”的生活教训。 这则寓言带有一定意义上的悲剧色彩。追溯到伊索寓言产生的时代,不难从农夫的形象中感受到下层平民的思想感情、命运、及其对社会的认识。生活经验告诉我们,蛇是要咬人的;可寓言故事里的农夫则仁慈得可爱。作者将农夫和蛇相遇,置于一个特殊的环境中。由于天冷,蛇冻僵了,造成可怜的假象;农夫带着美好的仁慈之心去“可怜”那条僵蛇,将其放在怀中。然而,蛇被冻僵的是身躯,咬人的本性决不会改变,农夫的体温只会导致其本性的复苏。就这样,作者将根本对立的东西扯到一起,导演了善与恶的冲突,向读者展示了一幕悲剧。 伊索寓言是十分善于运用拟人化手法来描写的,但在这则寓言中,作者却并未使蛇人化,从而强化人与蛇的根本对立。没有灵性的蛇,是不可能去感受农夫的仁善的,农夫亦枉施恩惠。在人与蛇的冲突中,农夫的仁慈终究毁灭于蛇的“报答”。故事中作为寓体的蛇,是作为一种邪恶势力的象征;农夫的仁慈,则是一种博爱思想的体现。农夫之死虽没有一般悲剧意义上的临终抗争之悲壮,但那浸透着无限遗憾、凄楚的遗言却震慑人心,从而唤起了人们的价值感,激起人们一举除恶的斗争精神。这,就是该则寓言所表现出来的悲剧美学价值。 《农夫和蛇》 《伊索寓言》中的一篇。通过农夫救活蛇反被蛇咬死的悲剧,说明“恶人”的本性不会改变,不应该怜惜他们的道理。 农夫和蛇nóngfū hé shé外国典故。源自《伊索寓言》。在冬季,一个农夫看到一条冻僵的蛇,他怀着怜悯的心情,把蛇放在自己的怀中,用自己的体温暖化它。那条蛇受了人的热气,渐渐地苏醒过来。不料,蛇苏醒后,本性暴露,咬了救命恩人,农夫中毒身亡。临终时,农夫说:“我可怜了这个忘恩负义的家伙,应该受到这样的报应!”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