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汗lěnghàn由于惊恐或生病等原因出的汗。 冷汗lěng hàn指受突然刺激而渗出的汗:凤姐闻听(报丧云板),吓了一身~。(十三·272) 汗 汗汗(汗液;~腺;盐~) 津 肌液 妇女之汗:粉汗 红汗 手汗:手泽 生病或体虚出的汗:虚汗 因病或体弱睡眠时流的汗:盗汗 由惊恐或休克等原因而出的汗:冷汗 因劳累、惶恐、紧张而流的汗:白汗 因羞愧而出的汗:愧汗 成滴的汗:汗珠(~子) 珠汗 较多的汗:汗水(~浇灌) 湿遍全身的汗水:透汗 掺杂着污秽的汗水:黑汗 骏马的汗水:赭汗 ☚ 体液 唾、涕、泪、血 ☛ 冷汗❶病证名。又名柔汗。见《类证活人书》卷四。又名阴汗。指多汗之属阴证者。多由阳气虚衰,阴寒相乘,以致汗冷肢冷,甚则身冷。《景岳全书·汗证》: “阴汗者,冷汗也……所谓寒者,非曰外寒,正以阳气内虚,则寒生于中而阴中无阳,阴中无阳则阴无所主而汗随气泄,故凡大惊大恐大惧,皆能令人汗出,是皆阳气顿消,真元失守之兆,至其甚者则如病后产后,或大吐大泻失血之后,必多有汗出者,是岂非气去而然乎?”治宜益气、温阳等法。黄芪建中汤,甚者加附子。或参附汤、六味回阳饮等方。参见阴汗条。 ❷症状名。指汗出而冷者,除阴证外,热极、痰证亦可见之。《医碥·汗》: “盖热聚于内,肌肤反冷,肤冷,故汗亦冷也。”因火邪亢极者,治宜如神白虎汤; 相火旺盛者,宜知柏地黄汤。《证治准绳·杂病》: “有痰证冷汗自出者,宜七气汤或理气降痰汤,痰去则汗自止。” 冷汗证名。见《医碥》。指无发热现象而出的汗。多与体质虚弱、卫气不固、惊恐等因素有关;虚脱等出现冷汗时是厥逆之证的一个表现。 冷汗lěnɡhàn证名。 ❶ 汗出而冷者。见《医碥·汗》。多因阳虚而不敛所致, 治宜温补。有因热聚于内所致者, 宜凉血清热。也有因痰证而自汗者, 宜顺气化痰。 ❷又名阴汗。见《类证活人书》卷四。详见阴汗条。 冷汗cold sweat 冷汗lěng hàncold sweating; cold hidrosi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