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凝血时间测定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凝血时间测定 凝血时间测定ningxue shijian ceding凝血时间是指血液离体后至完全凝固所需的时间。小儿凝血时间的正常值为4~15分钟(试管法)、3~7分钟(毛细管法)、2~6分钟(玻片法)。凝血时间延长常见于血友病、严重肝功能障碍和显著的血小板减少等疾病。(詹 苹)尿液一般性状检查(niaoye yiban xing zhuangjiancha) 尿液一般性状检查包括气味、尿量、颜色、透明度、酸碱反应、比重和渗透压等。 ☚ 出血时间测定 尿蛋白检查 ☛ 凝血时间测定coagulation timetest系诊断出血性疾病的一种检测方法。血液离开人体血管后接触玻璃器械时Ⅻ因子被激活,继之发生一系列凝血变化,最后使纤维蛋白原转变为纤维蛋白,所需要的时间即为凝血时间,正常人试管法4~12分钟,玻片法2~5分钟。凝血时间延长,多见于血浆Ⅷ、Ⅸ、Ⅺ因子严重减少,如血友病;凝血酶原减少,见于肝、胆疾病;纤维蛋白原减少,见于重症肝病、应用抗凝药物过多或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等。 凝血时间测定诊断出血性疾病的检查方法之一。测定血液离体后到完全凝结所需要的时间。正常值:试管法4—12分钟,玻片法2—5分钟。凝血时间延长见于血友病、重症肝实质损伤等疾病;凝血时间缩短见于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早期、脑血栓及心肌梗塞等疾病。 凝血时间测定 凝血时间测定凝血时间是指血液离体后至完全凝固所需的时间。主要是检查以内源系统各凝血因子为主的过筛试验。当参与内源系统凝血过程的任何凝血因子缺乏或减少时,都可使凝血时间延长。试验时常易有组织液混入,即有外源系统凝血作用参与而使凝血时间缩短。由于方法不同,混入组织液量多少不同,凝血时间长短可有较大的差别。常用的方法有试管法、玻片法和毛细管法。试管法混入的组织液极少,故较准确。其法为采静脉血,分别置于3支内径相同的小试管中,于37℃条件下先观察第一管,每隔1/2min观察一次是否产生凝固,待凝固时再继续观察第二管,以第二管的凝血时间为准,第三管作为观察血块收缩之用。正常值为4~12min。玻片法和毛细管法因混入组织液较多,正常值分别为2~8min和3~7min。凝血时间延长主要见于血浆因子缺陷所致的凝血活酶生成不良,其次可见于严重的凝血酶原或纤维蛋白原浓度减低、抗凝物质增加和抗凝治疗后等。常见的有血友病、低凝血酶原血症、低纤维蛋白原血症、播散性血管内凝血、严重肝功能障碍和显著的血小板减少等。凝血时间缩短见于播散性血管内凝血时的高凝状态。 ☚ 出血时间测定 复钙时间测定 ☛ 凝血时间测定 凝血时间测定clotting time detection,CT检查凝血第一阶段内源性途径有无障碍的方法之一。血液离体后接触带负电荷的表面(玻璃器材)时因子被激活,其后一系列凝血因子相继活化,最后使纤维蛋白原转变为纤维蛋白,此过程所时间称为凝血时间。其长短主要与各凝血因子的含量与功能有关。 参考值:4~12min(试管法);2~5min(玻片法)。 临床意义:凝血时间延长主要见于血浆Ⅷ、Ⅸ、Ⅺ因子的含量严重减少,即重症甲、乙、丙型血友病时;凝血酶原严重减少(凝血酶原活动度仅为0%~10%),如先天性凝血酶原缺乏症;纤维蛋白原严重减少,如先天性纤维蛋白原缺乏症;应用肝素进行抗凝治疗及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后期继发性纤溶亢进时。凝血时间缩短见于血液呈高凝状态,如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早期、脑梗塞或心肌梗死、静脉血栓等。 ☚ 复钙时间测定 血清凝血酶原时间测定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