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凤翔高庄秦墓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凤翔高庄秦墓战国时期秦墓。1979年10月在陕西省凤翔县南指挥乡高庄大队发现。两座墓葬保存完好,形制相同,东西向,由竖穴墓道与土洞墓室组成。1号墓全长6.25米,深5米;2号墓全长6.35米,深6米。两墓的墓道均开在墓室的西边。1号墓墓道上口长4米,宽2.98米,下口长2.9米,宽2.05米。2号墓墓道上口长4.8米,宽3.6米,下口长3.5米,宽2.4米。两墓在墓道西北角的北壁和西壁上均各开一行三角形脚窝,大小基本相同,底边长34厘米,两边各长28厘米,深15厘米。在两墓墓道的北、西、南三壁正中距底部高约1.25米处各挖一小龛。1号墓小龛为长方形,2号墓小龛为三角形。龛内均放一灰黑色陶钵,内残留木炭灰和小块木炭。墓道内填五花土,均经夯筑。夯层厚约40至50厘米。两墓均用木板封门。1号墓棺长1.8米,宽0.98米;2号墓棺长2米,宽1.02米。骨架已朽,似为屈肢葬。木棺放在墓室正中紧贴东壁。两墓共出陶器12件,铜器17件,石器2件。陶钵6件均放于墓道小龛中,陶罐5件在小龛中,陶鼎1件出自生土台上,铜鼎、铜鍪、铜铺首壶、铜蒜头壶各1件均出自小龛中,另有铜勺2件,铜套杯6件,铜镜1件,铜带钩3件,铜襟钩1件,圆饼形石器2件。凤翔高庄2座秦墓,既具有竖穴墓道的长、宽大于洞室的特点,又出现了专门的封门槽设施,属于战国中期向晚期两种不同类型洞室墓的过渡形式。1号墓中出土的铜鼎为研究战国时期各诸侯国间的关系及战争情况提供了实物资料。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