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生缺陷调查儿童保健工作。1981年,成都市组织省、市、区6个医疗卫生单位的122人,对成都市及近郊1975年~1981年间出生的儿童进行调查,采用随机抽样方法对农村、工厂、机关、企事业、部队和中小学0岁~6岁儿童的某些出生缺陷进行调查。1982年,成都市7所省、市级医院对住院分娩围产儿进行监测。1983年12月成立四川省出生缺陷调查协作组。至1986年12月31日,全省18个市 (地、州) 207所医疗保健单位共监测29.5万例,检出出生缺陷儿3648例,全省平均发病率为12.33‰。出生缺陷发生率的顺序依次为颌面部5.68‰、肌肉骨骼系统4.78‰、中枢神经系统2.66‰、泌尿生殖系统2.01‰、心血管系统1.09‰。1985年四川医学院 (现华西医科大学) 肖坤则参加国际出生缺陷监测所第十二届年会,宣读四川省出生缺陷监测论文,该所一致同意接纳四川省为交换所第20个国家成员。1994年,华西医科大学肖坤则主持的中国围产儿出生缺陷监测及高危高发出生缺陷的病因学探讨获卫生部科技进步二等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