刖刑奴隶守门鬲
西周中期制品,1976年在陕西省扶风县庄白窖藏出土,现为陕西省历史博物馆收藏。鬲高17.7厘米,口横长11.9厘米,宽9.2厘米。器体由上下两部分构成,上部为长方形,侈口,下腹略鼓,肩附双立耳。下部为四兽腿支撑的方座,形似房屋,两侧开方形窗孔,正面有两扇门扉,右扇门扉上塑一守门者,为受过刖刑(即断足)的奴隶形象。门有栓,可启闭。形制较为奇特。器体四角各有一组立雕,上为伏龙,回首卷尾; 底塑怪兽,眉目似猴,钩喙曲角,上下呼应。口沿下饰浮雕窃曲纹,地衬云雷纹,间饰短扉棱。方座背面饰镂孔窃曲纹,两侧窗孔周围饰线刻云纹。通体雕饰细致,使器体增添了威严、肃穆的气氛,尤其是刖刑守门者形象较为罕见,构思独到,起到特殊的装饰效果。)

刖刑奴隶守门鬲
此器为炊煮器,不同于常见的器形,也被称为鼎。设计合理,上部盛食物,底座置燃料。烧火时既能节省燃料,又可防止污染。较之直接在器底升火的鼎、鬲等炊器,在结构上有较大的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