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崇乐1901—1969福建福州人 昆虫学家。曾任清华大学昆虫系教授兼主任,北京农业大学教授兼昆虫系主任、昆虫研究所所长,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研究员、室主任,中国昆虫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昆虫学报总编辑,昆虫学中文命名委员会主任委员,民盟中央委员,民盟北京市文教委员会主任委员。著有《中国胡蜂的研究》、《中国瓢虫的分布和寄生的研究》、《中国烟草的尼古丁含量分析》、《华北害虫调查初步报告》等。 字:觉民 刘崇乐刘崇乐 刘崇乐(1900—1969) | 廖定熹 《中国科苑英华录》 编写组 | 中国现代科学家传记(四)第440页 中国科苑英华录——新中国之部(下)第 62页 | 刘崇乐(1901—1969) 刘崇乐(1901—1969) | 杨兆芬 京 声 溪 泉 | 近现代福州名人第59页 新中国名人录第203页 |
刘崇乐1901~1969中国昆虫分类学家、资源昆虫学家。福建省福州市人。1901年9月20日生于上海。1916年入清华学堂高等科,1924年毕业后赴美国康奈尔大学农学院,专攻昆虫学,1926年获博士学位。在此期间,曾在美国农业部舞毒蛾寄生物研究室和伍德海滨生物研究所工作。1926年9月回国,历任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农业大学教授;清华大学农学院昆虫学系系主任;北京农业大学昆虫学系系主任; 中国科学院昆虫研究所(1962年,该昆虫研究所并入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研究员。曾兼任中国科学院云南热带生物资源综合考察队队长,云南动物研究所所长,中国科学院云南分院副院长等职。他是中国科学院生物学部委员,第一,二、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并任中国动物学会理事,中国昆虫学会理事,《昆虫学报》主编。在执教的20余年中,除讲授昆虫学、昆虫分类学外,还首次开设昆虫文献学。1969年9月20日在北京逝世。

他的研究重点是资源昆虫,包括对作为工业原料紫胶虫的开发利用和害虫的天敌昆虫,曾在云南创建紫胶研究所(现属中国林业科学院),在中国科学院昆虫研究所创建生物防除研究室。为研究瓢虫分类,收集了国内外的标本,外国标本至今仍珍藏在北京农业大学昆虫标本馆内。《中国经济昆虫志·瓢虫科》是他的代表作。他领导的研究室还研究寄生蜂,同时开展微生物天敌资源调查,从国外引进苏芸金杆菌和粉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建立昆虫病理学研究组,为中国生物防治及昆虫病理学研究作出了贡献,毕生共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