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利群书社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利群书社中国最早建立的以宣传新文化为宗旨的图书发行机构。1920年2月1日,武汉五四学生运动领袖恽代英在武昌创办。工作人员12人,实行半工半读,一面从事发行工作,一面读书自学。1921年6月2日,该社毁于军阀的战火。 利群书社 利群书社“五四”时期恽代英、林育南等人在武昌发起成立的进步团体。1917年10月8日恽代英、黄负生等4人发起成立互助社。在互助社和恽代英的影响下,武汉地区又先后成立了一些小团体。这些小团体及其成员在“五四”运动中起了重要作用。通过“五四”运动,恽代英、林育南等人更积极地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他们赞成将来组织新村,幻想在乡村找一个立足点,实现全部共产和各尽所能、各取所需的理想;并希望通过这种共同生活的扩大和在乡村发展教育、实业,在经济方面压倒资产阶级,使全世界成为社会主义的天国。为此,他们发起成立利群书社。1919年12月,恽代英、林育南、余家菊等12人联名发表《共同生活的社会服务》宣言,作为新的共同生活并服务于社会的纲领,规定了书社的宗旨,名称(当时定名为利群书局)、股本来源、开业时间以及预备销售的书刊物品等项目。1920年2月,利群书社正式成立、社址设在横街头18号。利群书社就成为他们探索革命道路,谋求社会改造,试验“共同生活”即“新生活”的基地。利群书社的宗旨是:利群助人,服务群众。社员们在社内实行半工半读的共同生活,从事售货,送报、做饭及其他杂务,反对轻视劳动的传统观念。还出版了内部油印刊物《我们的》和铅印的不定期刊物《互助》。它运售各种新书报,经销《共产党宣言》、《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和《马克思资本论入门》、《社会主义史》、《新青年》、《晨报》等进步书报杂志,是武汉地区传播新思想新文化,宣传马克思主义的重要阵地。它和省内外许多进步团体有密切联系,同许多著名的革命知识分子有交往,其中和文化书社、李大钊、陈独秀、毛泽东、胡适的交往更密切。这对恽代英等向马克思主义方面转化起了促进作用。许多社员逐渐放弃了新村主义,走上了为无产阶级革命事业奋斗的道路。中国共产党成立不久,恽代英、林育南、李求实等一批社员,先后加入了共产党,利群书社便停止活动。它对武汉地区的新文化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培养党的干部起了重要作用。 ☚ 每周评论 社会主义教育 ☛ 利群书社恽代英发起和创立的进步社团。1920年初在武昌成立。主要成员有林毓兰(林育南)、廖焕星、李书渠、萧楚女等。宗旨是“利群助人,服务群众”。成立初发表了《共同生活的社会服务》宣言,在书社内实行半工半读的共同生活。1920年10月出版了《互助》月刊。书社经销国内外进步书报杂志,是当时武汉地区一大进步团体。它包容了互助社以及在其帮助和影响下成立的许多小团体留驻武昌的成员,实际成为武昌进步社团的联合组织。在团结教育广大青年、宣传新文化、传播马克思主义的活动中,起了积极的作用。1921年夏改组为共存社,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即停止活动,其中不少成员参加了中国共产党。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