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作“克絲”。一種絲織品、盛於宋代,沿用至今。主産於蘇州。織造時,各色緯絲於僅於圖案花紋需要處與經絲交織,故緯絲不貫穿全幅,而經絲則縱貫穿織品。當空照視,花如刻鏤而成,因稱。宋·莊綽《鷄肋篇》卷上:“宋人刻絲法起定州,織刻絲不用大機,以熟色絲經于木上,隨所欲作花草禽獸狀,以小梭織緯時先留其處,方以雜色綫綴于經緯之上,合以成文,若不相連,承空視之如雕鏤之象,故名刻絲。”《遼史·儀衛志》:“小祀,皇帝硬帽,紅克絲龜文袍。”《紅樓夢》第五十一回:“鳳姐命平兒將昨日那件刻絲八團馬褂子拿出來,給了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