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60万年匼河文化产生于山西芮城县风陵渡西北约7千米的匼河村等11个地区,与西候渡相去不远,属于中更新世早期文化。在此文化层中的哺乳类动物有扁角鹿、肿骨鹿、德氏水牛、东方剑齿象等11属13种。匼河文化不仅属于匼河,在河南三门峡的水沟、会兴沟都有发现,陕西潼关的张家湾、卧龙铺,河南陕县的侯家坡,山西垣曲的官沟、东岭、中肯岭、柴火疙瘩等17处遗址都属于匼河文化。“西候渡文化→蓝田文化→匼河文化→北京文化”之间是为承袭关系。
前60万年黄河东岸山西、河南等地出现中更新世早期旧石器。以用途分共有五类:砍砸器、刮削器、三棱尖状器、小尖状器和石球。砍砸器有的用石片制成,有的用石核制成,分单刃和双刃两种。刮削器由石片制成,石片的边缘由劈裂面向背面修整成一个刃口缘。尖状器较小,呈不等边三角形,是匼河文化中比较精致的石器。
前60万年距奥杜威峡谷不远的恩杜图地区,出现晚期直立人恩杜图人。恩杜图人形态同北京人与智人有不少相似之点,是直立人与智人之间的中间环节或过渡类型。与恩杜图人并存的还有旧石器和一些动物骨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