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堂后室
传统住宅、殿堂等建筑的主要布局方式。即将房屋开间的前半间虚敞布置为“堂”,以接待宾客或办公,后半间封闭以为起居之“室”。《说文解字·系传》: “古者为堂,自半以前,虚之谓之 ‘堂’,半以后实之为‘室’”。此种布局产生于原始社会,半坡仰韶文化的大房子中,已有前堂后室的雏形。大房子内部分隔为四个空间,前部为一个大空间,后部为三个小空间,初具一堂三室的格局。前部约为“会议厅”或兼有“礼堂”的性质,后部约为卧室。《考工记》所载的夏后氏世室也作前堂后室布局,“堂三之二,室三之一”。此后相沿成定制,上自宫殿、庙宇等重要建筑,下至民间住宅,多作如是布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