剡牍古时公文书写多用剡溪纸,故称公牍为剡牍。宋楼钥《攻媿集》六一《通添差教授王太傅启》:“抚躬甚喜,剡牍先之。” 古代名物 > 函籍類 > 公文部 > 公文 > 剡牘 剡牘 shàndú 指公文。因其多用剡溪紙謄寫,故稱。宋·樓鑰《通添差教授王太傳啟》:“撫躬甚喜,剡牘先之。”清·鈕琇《觚賸·嗚鉦薦試》:“[梅中丞]因面課而甲乙之曰:‘可售者僅二十人耳。’周水心其首也。遂許其致剡牘于學使者。” 公文 公文牍(文牍;公牍;剡牍) 牒(牒文;牒案;牒牍;章~;通~;军~) 札(札子;札书) 方板 公函 公事 刀笔 简书 书檄 朱墨 言事 手本 公文草稿:文稿 旧时的一种公文:移(移文) 记(奏~;牒~) 牌(~文;行~) 禀(~帖;~文;~示;章~) 申(~文;~请) 文书,公文:文移 文劄 朝廷的公文:台检 朝廷中的简便公文:札子 札文 部颁的公文:部咨 上司的公文:宪件 命令下级的公文:饬令 上司批复的公文:宪批 呈报的公文:状牒 清代的官书:牒呈 下级官府回复上级的公文:应书 旧时用于同级官署的一种公文:咨(咨文) 零星少量的公文信函:只简片削 累积的公文:积牍 (机关相互往来联系事务的文件:公文)
另见:机关 政府 联系 文书 ☚ 公文 各种用途的公文 ☛ 0000390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