割猫儿尾,拌猫儿饭比喻自身不肯付出任何代价,而巧用客观事物的条件将问题解决。常指吝啬人自己不愿花费,而用当事人的钱把事办成; 事也办了,钱也没花一个。多用于贬义场合。元末明初·施耐庵、罗贯中《水浒全传》第六十二回: “李固,你 ‘割猫儿尾,拌猫儿饭’! 北京有名恁地一个卢员外,只值得这一百两金子?你若要我倒地他,不是我诈你,只把五百两金子与我。” 割猫儿尾,拌猫儿饭意同“羊毛出在羊身上”。意谓所办之事花费的是别人的钱,不必心疼。《水浒全传》六二: 李固道:“只是节级嫌少,小人再添五十两。”蔡福道:“李固,你~!北京有名恁地一个卢员外,只值得这一百两金子?你若要我倒地他,不是我诈你,只把五百两金子与我。”《二刻拍案惊奇》三二: 你要把别家的,一手擎来,谁知在家的,把你双手托开!果然是籴的到先籴了,你曾见他那门儿安在?割猫儿尾拌着猫饭来,也落得与人用了些不疼的家财。乖!乖!这样贪花,只弄得折本消灾。 ◉【将猫儿食,拌猫儿饭】《初刻拍案惊奇》一五: 庄居一无所增,如何却要我找银子?当初我将这庄子抵债,要找得二百银子,他乘我手中窘迫,贪图产业,百般勒掯,上了他手,今日又要反找!~,天理何在。 ◉【将猫儿尾,拌猫饭吃】《二刻拍案惊奇》一六: 我家~,拼得将你家利钱折去了一半,官司好歹是我赢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