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秩序
生产各要素在劳动过程中所达到的平衡与协调的状态。即劳动过程中的一种合理状态。其基本特征是: 劳动过程中,人与人之间、物与物之间、人与物之间、各部门之间、各工段之间、各工种之间、前后相序,左右相连,上下相接,一切井井有条。影响生产的各种因素集中表现为劳动者、生产资料与时间三项因素。劳动者因素构成了劳动秩序组织方面的内容,如分工与协作、领导与被领导、个人与组织等; 生产资料因素构成了劳动秩序生产技术方面的内容,如原料的供给、设备的养护、生产技术章程的规定与执行等;时间因素主要表现为人、财、物的及时供给与各部门生产的同步化、劳动者出勤纪律、工时定额等。劳动秩序的实质是劳动过程中人的因素、物的因素与时间因素的相互协调。正常的劳动秩序是劳动过程顺利进行的前提,是提高劳动生产率的保证。劳动秩序失常,不仅不能发挥劳动效率,而且还容易发生生产事故,造成严重后果。因此,为了保证正常的劳动秩序,各种劳动组织都有一整套劳动行为规范,如劳动法、劳动纪律、职业道德规范、各项技术操作规程与安全条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