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化民成俗,其必由学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化民成俗,其必由学 发虑宪①,求善良,足以謏闻②,不足以动众。就贤体远,足以动众,未足以民。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礼记·学记》) 注释 ①虑宪:思虑。②謏(xiǎo):小,謏闻(wèn):有小的名声。 译文 潜心思虑,广招贤良之士,这样虽然足以使自己小有名声,却不足以感动民众。亲近贤能的人,体察疏远之士的内心,足以感动民众,但是还不足以转变民风。君子如果想要改变民心而形成良好的风俗,大概必须要从教育入手吧! 感悟 教育的根本意义在于大力推行道义,教化民众从善行、知廉耻。今天,知识的灌输、技能的崇尚扮演了教育的主角,但是却遮蔽不住现代人的价值迷失和随之而来的心灵空虚。曾几何时,往日的道德行为成了现今的不道德行为甚至成了笑柄? 化民成俗,其必由学教育感化人民,形成良好的习俗,一定要从办学入手。指学校具有不可低估的社会职能。《礼记·学记》:“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 化民成俗,其必由学教化培育民众,形成好的习俗,必须由办学入手。指学校具有改善社会风尚的重要作用。语出《礼记·学记》:“就贤体远,足以动众,未足以化民。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例] 《记》曰:“~乎!”故武王作辟雍而无思不服,僖公修泮宫而淮夷攸服。国家若稽古以经纬天下,其于兴学尤所先务。(宋·邹浩《策问》)|今观郑母得力于《孝经》、《内则》、《列女传》诸书,益信学问之功大也。~,岂独男子为然哉!(清·蓝鼎元《郑母挽诗跋》)|《学记》总结先秦孔孟以来的儒家学说思想,提出:“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君子欲~乎”。由于这种思想的影响,自汉代实行“独尊儒术”以后,历代封建王朝都把儒家的伦理道德思想摆在建设国家和治理人民的首要位置,成为安邦治国的法宝与良策。(陈坚等《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的地位与意义》)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