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北狄乐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北狄乐

东北西部鲜卑族先祖的音乐。其形式是在马上奏乐,所用乐器为鼓和角,自汉代以来总归鼓吹署。东晋时期吐谷浑(鲜卑族的一支)自今辽宁西迁甘肃,青海之间,将北狄乐带到西北。在后世西凉乐《慕容可汗》、《吐谷浑》、《部落稽》、《钜鹿公主》、《白净皇太了》、《企喻》等仍有北狄乐风格。

北狄乐

北狄乐

唐代乐曲。源于西北少数民族,北周、隋时传入中原。唐时存53曲。贞观年间,并州人侯贵昌在太乐署传授北狄乐,因北狄乐皆为马上演奏,故在太乐署没有什么影响而隶属于鼓吹署。乐工受断发习俗的影响,常以围头束发为特征。

☚ 骠国乐   西凉乐 ☛
北狄乐

北狄乐

唐代乐曲。源于西北少数民族,北周、隋时传入中原。唐时存53曲。贞观年间,并州人侯贵昌在太乐署传授北狄乐,因北狄乐皆为马上演奏,故在太乐署没有什么影响而隶属于鼓吹署。乐工受断发习俗的影响,常以围头束发为特征。

☚ 骠国乐   西凉乐 ☛

北狄乐

古代北方游牧民族之音乐。皆马上乐。以鼓吹乐器角、笳、笛、觱篥等为主,乐曲、歌辞最初也是主要反映游牧民族的生活。鼓吹本军旅之音,骑在马上奏之。渊源于我国北方游牧民族之音乐,传入内地后,在汉代发展成鼓吹乐。自汉以后,北狄乐总归鼓吹署。拓跋鲜卑所建北魏之乐府始有“北歌”,亦名“真人代歌”,上叙祖宗开基所由,下及君臣废兴之迹,凡150章,令宫女早晚在掖庭中歌唱。时除鼓吹乐器外,还与丝竹合奏。周、隋之际,始与西凉乐杂奏。至唐代,其可知者有鲜卑、吐谷浑、部落稽(步落稽、即稽胡)之马上乐,存有53章,但大都以鲜卑语记录,未译成汉语,而名目可解者仅有6章:慕容可汗、吐谷浑、部落稽、钜鹿公主、白净王太子、企喻等,多为十六国北朝时期鲜卑歌曲。此乐对我国鼓吹乐之形成和发展产生颇大影响。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24 1:5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