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道 ☚ 天山北路 北新道 ☛ 北道 北道古代中国中原地区对西域交通的主要道路,有南北两道。北道的路线有三种说法: ❶据《汉书·西域传》。自玉门关和阳关 (均在今甘肃敦煌西) 以西,大体经今新疆中部天山山脉和塔里木河之间的通道西行,在疏勒(今喀什市)以西越过葱岭,通往今中亚各地。《后汉书·西域传》和《元和郡县志》第四十卷所载大体与此相同。 ❷据《隋书·裴矩列传》,系自敦煌(今甘肃敦煌西)取道伊吾(今新疆哈密市)大体经今新疆天山山脉以北和伊犁河流域之通道西行,通往今中亚和西亚。 ❸据唐代僧人道宣所撰《释迦方志》卷上,系自伊州(治所在伊吾即今新疆哈密市)经今天山山脉和塔里木河之间的通道西行,越过凌山(今乌什西北巴达里山口),通往今中亚各地。玄奘赴印度时即取此道前往。 ☚ 丝绸之路 南道 ☛ 北道古代中国中原地区通往西域的通道。有南、中、北三道。北道为“1.自今甘肃敦煌折向西北行,经天山山脉和塔里木河之间,至喀什市西越过葱岭,到达今中亚各地。2.自今敦煌西北行,经今新疆哈密市,沿天山山脉和伊犁河流域西行,通往今中亚和西亚。3.自今新疆哈密市西行,经天山山脉和塔里木河之间,穿过乌什市西北巴达里山口,到达中亚。唐玄奘即取此道赴印度。 北道 北道丝绸之路有南、北二道之分。北道的路线是以长安为起始点,经甘肃的敦煌,出玉门关(今敦煌西北),沿天山南麓,经车师前王庭(即高昌,今吐鲁番)、焉耆、龟兹(今库车)、姑墨(今阿克苏)等地到疏勒(今喀什),越葱岭(今帕米尔高原)西北,可到大宛(今苏联费尔干纳盆地)、康居(即康国,今苏联乌兹别克共和国境内)、奄蔡(今咸海至里海一带)诸国,再往西南经安息(今伊朗)而西达大秦。因貂皮由此道输往中国,故又称“皮毛路”东汉时,北道的路线略有变更,由玉门关西北行,经伊吾、高昌,再向西南,傍天山南麓的焉耆、龟兹而至疏勒。 ☚ 南道 大宛 ☛ 北道古代通往西域的主要道路之一。《汉书·西域传上》:“自玉门、阳关出西域有两道……自车师前王庭随北山波河西行至疏勒,为北道。”大体经今新疆中部天山山脉以南、塔里木河之间的通道西行,在疏勒以西越过葱岭,可至中亚的大宛、康居、奄蔡等国。沿途自东而西有危须、尉犁、焉耆、渠犁、乌垒、龟兹、姑墨、温宿、尉头、疏勒等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