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北首岭遗址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北首岭遗址

北首岭遗址

位于陕西宝鸡市区金陵河西岸,1958—1960年、1977—1978年进行了7次发掘。文化堆积可分为三期,延续时间长达千余年。该遗址的发掘,揭示了仰韶文化的起始和早期阶段的变化脉络,为研究仰韶文化的起源、发展和聚落形态的演变提供了较丰富的材料。第一期为老官台文化晚期。发现墓葬、陶窑和灰坑。墓葬均竖穴土坑单人葬,有一座5人合葬墓。陶器以红褐、褐色陶为主,多饰细绳纹,器形主要为蛋形三矮足罐、圆腹罐、深腹圈足钵、圜底钵、圈足碗、小平底碗等。第二期为仰韶文化半坡类型。发现两处墓地,以单人仰身直肢葬为主,有少量合葬墓,其中有男女同性合葬及大坑套小坑两种合葬形式。陶器以小直口尖底瓶、直腹小平底罐、圜底钵、蒜头壶为代表。特别是船形网格纹小口壶、水鸟啄鱼纹蒜头壶、三鱼纹盆、鱼纹盆等,不仅是极为精美的工艺品,而且也反映了先民们的宇宙观和信仰的某些方面。第三期为半坡晚期,乃聚落遗址,保存较好。分为北、西、东南三个聚落群及中央广场。居住区东南为墓地,房屋为圆角长方形或长方形半地穴式。有长条状斜坡门道,门多朝向广场。墓地位于住宅区东南。代表性器物有敛口钵、宽沿盆、敞口广肩罐及三角形图案的彩陶等。

☚ 下孟村遗址   福临堡遗址 ☛
北首岭遗址

北首岭遗址

位于陕西宝鸡市区金陵河西岸,1958—1960年、1977—1978年进行了7次发掘。文化堆积可分为三期,延续时间长达千余年。该遗址的发掘,揭示了仰韶文化的起始和早期阶段的变化脉络,为研究仰韶文化的起源、发展和聚落形态的演变提供了较丰富的材料。第一期为老官台文化晚期。发现墓葬、陶窑和灰坑。墓葬均竖穴土坑单人葬,有一座5人合葬墓。陶器以红褐、褐色陶为主,多饰细绳纹,器形主要为蛋形三矮足罐、圆腹罐、深腹圈足钵、圜底钵、圈足碗、小平底碗等。第二期为仰韶文化半坡类型。发现两处墓地,以单人仰身直肢葬为主,有少量合葬墓,其中有男女同性合葬及大坑套小坑两种合葬形式。陶器以小直口尖底瓶、直腹小平底罐、圜底钵、蒜头壶为代表。特别是船形网格纹小口壶、水鸟啄鱼纹蒜头壶、三鱼纹盆、鱼纹盆等,不仅是极为精美的工艺品,而且也反映了先民们的宇宙观和信仰的某些方面。第三期为半坡晚期,乃聚落遗址,保存较好。分为北、西、东南三个聚落群及中央广场。居住区东南为墓地,房屋为圆角长方形或长方形半地穴式。有长条状斜坡门道,门多朝向广场。墓地位于住宅区东南。代表性器物有敛口钵、宽沿盆、敞口广肩罐及三角形图案的彩陶等。

☚ 下孟村遗址   福临堡遗址 ☛

北首岭遗址

黄河中游地区新石器时代聚落遗址。位于陕西省宝鸡市金陵河西岸。面积约6万平方米。自1958年始经多次发掘,发现早、中、晚3期文化堆积。早期属大地湾文化晚期。发现灰坑、陶窑、墓葬等遗迹。土坑墓以单人仰身直肢葬为主,亦有二次合葬者。随葬有陶器、装饰品和颜料等。中期属仰韶文化半坡类型。发现墓地2处。陶器有夹沙罐、小口尖底瓶、圜底钵、蒜头形壶等,其中船形壶、水鸟啄鱼纹蒜头壶最具有特色。晚期属半坡类型晚期。发现一聚落遗址。整体由中心广场和3组房屋群组成。居住区东南为墓地。房基均为半地穴式,平面分方形与长方形两种,门多朝向广场。房内进门处都有火塘。日常生活所用陶器有钵、宽肩罐等。彩陶较少,以绘三角形纹样为主体。遗址的发掘,为研究仰韶文化的起源、发展和聚落布局特点增添了较多新材料。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25 12: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