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北魏桑田制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北魏桑田制 北魏桑田制南北朝时期的北魏国建立的桑田制度,其目的是为了发展生产富国强兵。《魏书·食货志》:“(魏文帝太和) 九年 (公元485年) 下诏均给天下民田:诸男夫15以上,受露田40亩,妇人20亩,奴婢依良。丁牛1头受田30亩,限4牛。所授之田率倍之,三易之田再倍之,以供耕作及还受之盈缩。诸民年及课则受田,老免及身没则还田。奴婢、牛随有无以还受。诸桑田不在还受之限,但通入倍田分。于分虽盈,没则还田,不得以充露田之数。不足者以露田充倍。诸初受田者,男夫1人给田20亩,课莳余,种桑50树,枣5株,榆三根。非桑之土,夫给1亩,依法课莳榆、枣。奴各依良。限3年种毕,不毕,夺其不毕之地。于桑榆地分杂莳余果及多种桑榆者不禁。诸应还之田,不得种桑榆枣果,种者依违令论,地入还分。诸桑田皆为世业,身终不还,恒从见口。有盈者无受无还,不足者受种如法。盈者得卖其盈,不足者得买所不足。不得卖其分,亦不得买过所足。诸麻布之土,男夫及课,别给麻田10亩,妇人5亩,奴婢依良。皆从还受之法。诸有举户老小癃残无受田者,年11以上及癃者各受以半夫田,年踰70者不还所受,寡妇守志者虽免课亦受妇田。诸还受民田,恒以正月。若始受田而身亡,及卖买奴婢牛者,皆至明年正月乃得还受。诸地广民稀之处,随力所及,官借民种莳。役有土居者,依法封授。诸地狭之处,有进丁受田而不乐迁者,则以其家桑田为正田分,又不足不给倍田,又不足家内人别减分。无桑之乡准此为法。乐迁者听逐空荒,不限异州他郡,唯不听避劳就逸。其地足之处,不得无故而移。诸民有新居者,3口给地1亩,以为居室,奴婢5口给1亩。男女15以上,因其地分,口课种菜五分亩之一。诸1人之分,正从正,倍从倍,不得隔越他畔。进丁受田者,恒从所近。若同时俱受,先贫后富。再倍之田,放此为法。诸无流配谪、无子孙、及户绝者,墟宅、桑榆尽为公田,以供授受。授受之次,给其所亲; 未给之间,亦借其所亲。诸宰民之官,各随地给公田,刺史15顷,太守10顷,治中、别驾各8顷,县令、郡丞6顷。更代相付。卖者坐如律。” ☚ 北魏役调制 贝币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