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十三陵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十三陵 十三陵在北京昌平天寿山南麓。为明代十三个皇帝的陵墓总称。包括成祖长陵、仁宗献陵、宣宗景陵、英宗裕陵、宪宗茂陵、孝宗泰陵、武宗康陵、世宗永陵、穆宗昭陵、神宗定陵、光宗庆陵、熹宗德陵、思宗思陵。各陵建筑布局基本一致,陵门、碑亭、祾恩门、祾恩殿、明楼、宝城依次排列。整个陵区原来围有陵墙。正门在最南端,前有汉白玉砌成的六柱十一楼的石牌坊,后有大碑楼,大碑楼至龙凤门的神路两侧有石兽二十四座、石人十二座。建造最早、规模最大的是长陵,陵内祾恩殿面阔九间,内有六十根金丝楠木大柱,当中四根直径一米多,高达二十三米。定陵已发掘,地下宫殿由前、中、后、左、右五个高大殿堂联成,全部为拱券式石结构,后殿为主殿棺床中央放置棺椁。 ☚ 乾陵 明长陵 ☛ 十三陵 十三陵又称明陵,位于北京市昌平县北的天寿山南麓,是明成祖朱棣以下13个皇帝陵墓的通称。整个陵区面积约40平方公里,长陵居于正中,其东侧是景陵、永陵、德陵;西侧是献陵、庆陵、裕陵、茂陵、泰陵、康陵;西南侧有定陵、昭陵、思陵。各陵平面均呈长方形,形制也基本相同,地面建筑规模以长陵最大,永陵、定陵次之,思陵最小。整个陵区外围原筑有40公里长的城垣,现仅有零星残存。陵区的最南端矗立一座建于嘉靖十九年(公元1540年)的六柱11楼汉白玉石牌坊,面宽28.86米,高约14米,其上浮雕精美,整个造型雄伟壮观。牌坊以北的龙山、虎山间座落着陵区的大门——大宫门(亦称大红门),门前东西两侧各有一座下马碑。大宫门内至长陵前有长达7公里的宽阔神道,为各陵共用。大宫门以北的神道中央是重檐歇山顶的“大明长陵神功圣德碑”亭,亭四周各立一座华表。碑亭北面的神道两侧分列望柱一对,狮子、獬豸、骆驼、象、麒麟、马各两对,武将、文官、勋臣各两对,这些大型石像用整块汉白玉石雕成,造型生动逼真,雕法流畅精细。石像往北有棂星门横贯神路中央,过了棂星门不远就到了明成祖朱棣的长陵。陵园由陵门、碑亭、棱恩门、棱恩殿、明楼及宝城等组成,其主体建筑棱恩殿规模宏伟,面积达1956平方米,全部为楠木结构,殿内用32根整材金丝楠木巨柱承托,当中最大的四根楠木直径达1.17米。殿后是重檐歇山顶的明楼和宝城,明楼中央竖“大明成祖文皇帝之陵”碑。宝城周长1公里余,城内是高大的宝顶,宝顶下就是埋葬明成祖棺椁的地宫。定陵是十三陵中唯一发掘了地宫的陵墓,其内埋葬着明神宗朱翊钧和他的两个皇后孝端、孝靖。定陵的地面建筑大部分仅剩遗址,其宝城外加筑了一道外围墙,为十三陵中仅见。地宫距地面27米,由前、中、后、左、右五殿联成,总面积达1195平方米。地宫全部采用了拱券式石结构,前、中、后三殿间各有一道3.3米高的汉白玉拱门,前殿门关闭时顶以“自来石”。前殿与中殿的地面均铺以金砖,殿全长58米,宽6米,高7.2米。中殿内按品字形设置三个汉白玉宝座,中间的雕饰云龙花纹,两旁的雕以凤纹,座前各置黄琉璃五供一套及点长明灯的大龙缸一个。中殿左右两侧有甬道连接左、右配殿,各有一较小的石门,配殿各长26米、宽6米、高7.1米,殿内各设一石棺床。后殿是地宫的主体部分,长30.1米、宽9.1米、高9.5米,地面铺以磨光的花斑石,汉白玉棺床上有一帝二后的三具朱漆棺椁,棺椁周围置有许多玉料、梅瓶及26只装满珍宝的朱漆木箱。定陵内共出土金器、银器、玉器、瓷器、木谥册、木谥宝、木俑及袍服衣著、成匹织锦等各种精美随葬品2000余件,其中尤以帝后所戴金冠、凤冠最为珍贵。金冠全部用极细金丝编织而成,冠后上方有累丝的戏珠金龙两条,制作极为精巧;凤冠出土有四顶,每顶上均嵌有数以千计的大小珍珠和100多块宝石,价值连城。这些随葬品反映了当时工艺水平的高度发达。十三陵中的长陵、定陵地宫、穆宗朱载垕的昭陵已向游人开放,定陵地宫随葬物中的精品也同时展出。1961年国务院公布十三陵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大葆台汉墓 圆明园遗址 ☛ 十三陵 十三陵十三陵是明代十三代皇帝及皇后之陵墓的简称,在北京西北约44公里的昌平区天寿山下的小盆地上,面积约40平方公里。从德胜门驱车直下,向北经沙河、昌平就可到达十三陵了。 ☚ 颐和园 银山塔林 ☛ 十三陵 032 十三陵见09304条。 ☚ 卢沟桥 周口店北京人遗址 ☛ 十三陵 304 十三陵明代帝王的陵墓。包括长陵(成祖朱棣)、献陵 (仁宗朱高炽)、景陵 (宣宗朱瞻基)、裕陵(英宗朱祁镇)、茂陵 (宪宗朱见深)、泰陵 (孝宗朱祐樘)、康陵 (武宗朱厚照)、永陵 (世宗朱厚熄)、昭陵(穆宗朱载垕)、定陵 (神宗朱翊钧)、庆陵 (光宗朱常洛)、德陵(熹宗朱由校)、思陵(思宗朱由检)十三座陵墓,故名。位于北京市昌平县天寿山麓。陵区正门前有五楹巨型石碑坊,始建于明嘉靖十九年(1540),历时六年之久。由牌坊到长陵,建有长达7公里的墓道,其中有大红门、碑亭、享殿以及石人、石兽等。占地总面积40平方公里。以长陵规模最大,建筑也最雄伟。1957年发掘出定陵地宫,大批珍贵文物出土。1958年建成十三陵水库,于山林殿宇之外,又增添清波碧涟,刚柔相济,更加宜人。 ☚ 明皇陵 海瑞墓 ☛ 十三陵 十三陵明朝十三位皇帝的陵墓。位于北京北约45公里的天寿山麓。整个陵区的东、北、西三面由山岭环抱,每个陵各依一个山峦,分布在山谷中。埋葬明成祖朱棣的“长陵”为陵墓群的主体。其他十二陵依地势分布在长陵的东南、西北和西南山谷间,彼此相距自500米至1000余米不等。共使用一个神道。神道由南往北,立有碑亭、华表和18对巨大的整块石雕刻的文臣、武将、象、驼、马等形象。正北为长陵。长陵东稍北为景陵,景陵南为永陵,永陵东为德陵。长陵西北依次为献陵、裕陵、茂陵;由茂陵分道,其西北为泰陵,西稍北为康陵。长陵西南依次为定陵、昭陵、悼陵。陵分布呈不规则的π形,长陵居一线和两线‖中间。陵上建筑按顺序有门、碑亭、具服殿、宰牲亭、神宫监、祠祭署、神库、神厨、祾恩门、祾恩殿、祾寝门、宝城明楼、宝城。多已不存。长陵的保存尚好。墓下有地宫。现只发掘了定陵,殉葬品丰厚。 ☚ 苏州园林 故宫 ☛ 十三陵 十三陵Shisanling参见雕塑部分“明代陵墓雕刻”条。 ☚ 雍和宫 高寺头少女头像 ☛ 十三陵 十三陵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八达岭——十三陵风景名胜区东南部,昌平县北部天寿山南麓群山环抱中。距市区约50公里,是明代十三个皇帝的陵园。陵区为三面环山,南面平坦的马蹄形盆地,占地约40平方公里。首先建造的是明成祖永乐帝朱棣的长陵,始建于明永乐七年(1409),最后建造的是思宗崇祯帝朱由检的思陵,建于清顺治元年(1644),前后历经二百余年。长陵居陵区中央,东侧景陵、永陵、德陵,西侧为献陵、庆陵、裕陵、茂陵、泰陵、康陵,西南为定陵、昭陵、思陵。各陵共有一条神道,正对长陵,长7公里。南端有一汉白玉石牌坊,面阔五间,六柱十一楼,上覆庑殿顶,夹柱石上雕有神兽、狮、龙等,高14米,宽28.86米,建于明嘉靖十九年(1540),是我国现存最大的古石坊。坊北依次为大宫门、碑楼、龙凤门。神道两侧有24座石兽和12个石人,依次为狮、獬豸、骆驼、象、麒麟、马各四,勋臣、文臣、武臣各四,宣德十年(1435)雕成。由神道遥望陵墓群,只见山色苍郁,殿宇掩映,气氛凝重肃穆。各陵园面积大小、建筑繁简有所差异,布局、规制基本相同,平面均呈长方形,依次为陵门、碑亭、神厨、神库、祾恩门、明楼、宝城等。十三陵中,地面建筑以长陵最为宏伟。已发掘的是定陵地下宫殿。在西北军都山南翼的幽谷中,还开发了一座十三陵郊野公园,以清溪流泉、山岩花木等自然野趣为特色。 ☚ 关沟七十二景 长陵 ☛ 十三陵位于北京昌平县城东北山麓散布的明朝十三个皇帝的陵墓。即长、献、景、裕、茂、泰、康、永、昭、定、庆、德、思陵。面积约40平方公里,是闻名中外的古墓群。山水秀丽,风光优美,为京郊游览胜地。 十三陵 十三陵位于北京西北郊,是明代十三朝皇帝及其皇后的坟墓,面积大约40平方公里。十三陵既是一个整体,各陵又自成体系,长陵是明第三位皇帝朱棣的陵墓,居陵区正中,东侧是景陵、永陵、德陵,西侧是献陵、庆陵、裕陵、茂陵、泰陵、康陵,西南有定陵、昭陵、悼陵。各陵共设一个神道与牌坊、石像生等,整体布局由神道和陵园两部分组成。十三陵中以地面建筑宏伟的长陵和已发掘地下宫殿的定陵最著名。定陵为明第十三帝朱翊钧的陵墓,1956年经考古发掘,揭开了地宫之谜。十三陵三面环山,景色苍秀,是旅游的好去处。 ☚ 长城 大沽口炮台 ☛ 十三陵 十三陵位于北京市昌平县天寿山下。是中国首都重要的旅游胜地,驰名中外的名胜古迹。十三陵东、西、北三面群山耸立环绕,南面龙山、虎山分别左右。象是天然的门户,气势雄伟壮观。内有长陵 (成祖)、献陵 (仁宗)、景陵 (宣宗)、裕陵 (英宗)、茂陵 (宪宗)、泰陵 (教宗)、康陵 (武宗)、永陵 (世宗)、胎陵 (穆宗)、定陵 (神宗)、庆陵 (光宗)、德陵 (熹宗)、思陵 (思宗) 十三处明代皇帝的陵墓。十三陵,是这十三处明代皇帝陵墓的统称,亦称明十三陵。十三陵,自1409年开始修建长陵至1644年明朝灭亡,其营建工程历时230余年,建皇陵十三座,占地达40多平方公里。周围建有陵墙,设十个关口。总神路由南而北,蜿蜒曲折,通向各陵。神路建有石牌坊、下马碑、大红门、神道柱、石像生等。各陵前立有石碑,陵墓有陵垣、陵恩门、陵恩殿、棂星门、石五供、明楼等。明楼立有石碑,刻有皇帝庙号、谥号。明楼后是宝城,中填黄土,为帝后葬所。各陵设监,是管陵太监用房,今已形成村落。各陵又有神马房、祭祀署等建筑,现仅存遗址。各陵均置园,种植瓜果,供祭祀用。又均设卫,驻扎昌平县。护卫陵园。其中以地面建筑宏伟的长陵和已发掘的地下宫殿定陵为最著名。各陵虽然大小不一,建筑繁简有异,时间亦有先后,但建筑布局和规制等基本一样。明亡之后,诸陵年久失修,且常遭破坏。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修缮了长陵、景陵、永陵,今唯此三陵保存较好。 ☚ 八.地理人口篇 十四个对外开放城市 ☛ 十三陵shi san lingMing Tombs 十三陵Ming Tombs—tombs of 13 Ming emperors built in the northern suburbs of Beijing from the 15th to 17th centuries 十三陵明朝皇帝陵墓。位于今北京昌平天寿山。陵名及所葬皇帝是:长陵,成祖;献陵,仁宗;景陵,宣宗;裕陵,英宗;茂陵,宪宗;泰陵,孝宗;康陵,武宗;永陵,世宗;昭陵,穆宗;定陵,神宗;庆陵,光宗;德陵,熹宗;思陵,思宗。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