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十九 宋官制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十九 宋官制

1.中央官制

区别官 称品秩职 掌官属与说明

太 师
太 傅
太 保
 为亲王,使相加官,特
别任命者不预政事,
设座于尚书省
政和时诏改太师、太傅、太、
保为三公,罢太尉、司徒、司空,
另设少师、少博、少保,合称
三孤。

太 尉
司 徒
司 空
 

同中书门下平
章事(宰相)
 掌总理政务宋代三省,门下、尚书置于
外,中书特置禁中,谓之政事
堂。宋初设官如左。元丰新官
制以尚书省的左右仆射为宰相,
左仆射兼门下侍郎行待中职,
右仆射兼中书侍郎,行中书令
职;左右丞为副相。徽宗时改
左右仆射为太宰、少宰,仍兼

区别官 称品秩职 掌官属与说明

参知政事
(副相)
  两省侍郎。高宗时左右仆射并
加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改中书、
门下侍郎为参知政事。孝宗时
改左右仆射为左右丞相。北宋
末又有平章军国重事,位在宰
相之上,南宋有平章军国事。
又编修敕令所以宰相兼提举修
敕令,执政兼同提举。


侍中(不任命)正一品掌佐天子议大政,审中
外出纳之事
又有给事中,起居郎,符宝
郎,左司谏,左正言;统通政
司,进奏院(以上二机构隶给
事中),登闻检院(隶谏议大
夫)、登闻鼓院(隶司谏、正
言)。其省吏有录事、主事、令
史、书令史、守当官,分礼、
户、礼、兵、刑、工诸房,以
给事中分治之;又有开拆房、
章奏房、制敕库房,共九房。
侍郎(以尚书
左仆射兼)
正二品为侍中的副职
左散骑常侍
左谏议大夫
从三品
从四品
(未曾任命)
掌规谏讽谕


中书令(不任命)
侍郎(以尚书
右仆射兼)
正一品
正二品
掌佐议大政,奉宣命令
为中书令的副职
又有舍人,起居舍人及右司
谏、右正言,其省吏有录事、
主事、令史,书令史、守当官,
分吏房、户房、兵礼房、刑房、
工房(以上五房各有检正官)、
主事房、班簿房、制敕库房,
共八房。元祐以后,析兵礼为
二,增催驱、点检,共十一房,
后又改主事房为开拆房。
右散骑常侍
右谏议大夫
从三品
从四品
(未曾任命)
掌规谏讽谕


尚书令(不任命)
左右仆射
左右丞
正一品
从一品
掌佐议大政,奉行命令
为尚书令的副职
为令、仆的副职
南渡后者左右丞布置。所属
有左右司郎中、员外郎分治省
事,属吏有都事、主事、令史、
书令史、守当官。左司治吏、
户、礼三吏房,管理左三部之
事;右司治兵、刑、工三吏房,
管右三部之事。又有开拆房、
都知杂房、催驱房,制敕库房,
共十吏房。

区别官 称品秩职 掌官属与说明


枢密使
知院事
从一品
同上
辅佐皇帝掌兵权宋初,枢密院与中书对掌文
武二柄,号为“二府”,院在中
书之北。左列诸官之外,有都
承旨、副都承旨,检详官,计议
官,编修官,监三省、枢密院
门,主管三省、枢密院架阁文
字;统讲义司,三省、枢密院
激赏库。院中厘务诸吏,分房
十二,逐房置副承旨、主事、
守阙主事、令史、书令史。南
渡以后,多以宰相兼兵政,执
政为副,因事设名,有御营使、
提举修政局、制国用使、都督
诸路兵马诸称。
枢密副使
同知院事
签书院事
正二品
同上
同上
为枢密使、知院事的副
同签书院事 为签书院事的副职

三司使
副 使
 统管盐铁、度支、户部宋初沿五代置三司使,总管
国家财政,号为计相。元丰改
制,罢三司使,其职掌归于户部。


宣徽南院使
宣徽北院使
 掌总领内诸司及三班内
侍之籍,郊祀朝会、
宴食供帐之仪
元丰改制,以其事权归枢密
院,而使号犹存。绍兴三年
(公元1096年)罢使。


翰林学士
知制诘
正三品掌制诰、诏命撰述学士久任者,得为翰林学士
承旨,不常设;入院未任学士
者,称直学士院、翰林权直、学
士院权直。其下有翰林侍读学
士、传讲学士、崇政殿说书。

殿


观文殿大学士
资政殿大学士
端明殿大学士
从二品
正三品
同上
无职守,出入侍从备顾
诸阁有龙图、天章、宝文、
显谟、徽猷、敷文、焕章、华
支、宝谟、宝章、显文等,并
有待制、直阁等员。
诸阔学士
诸阁直学士
正三品
从三品
高以备顾问,次与议论,
典校雠

知谏院 掌规谏讽谕宋初置谏院,知院官以司谏、
正言充任,以他官领此职者,
谓之知谏院。司谏、正言亦有
领他职而不预谏职者。元丰改

区别官 称品秩职 掌官属与说明

   制,始皆正名,其职掌改隶中
书省与门下省。


太子太师
太子太傅
太子太保
从一品
同上
同上
掌辅佐太子又有太子侍读、侍讲,太子中
舍人、舍人,资善堂翊善、赞
读、直讲、说书,太子宫小学
教授、资善堂小学教授,多以
他官兼;又有主管左、右春坊
事;另外,护卫东宫的十率府,
官号虽存而无职。
太子少师
太子少傅
太子少保
从二品
同上
同上
太子宾客
太子詹事
太子左庶子
太子左谕德
太子右庶子
太子右谕德
从三品
同上
从五品
同上
从六品
同上


尚 书
侍 郎
从二品
从三品
掌文武四选宋初在吏部之外设审官东
院、审官西院、三班院(有
有知院一人)、官告院(设提举
或判官告院);本部设判部事
二人。元丰改制,上述机构,
悉以并入。分吏部、司勋、司
封、考功四司,各有郎中、员
外郎(其中吏部郎中主管尚书
左右选及侍郎左右选各一员),
领官告院。《宋史·职官志》
说:“宋初,三省、六曹、二
十四司,类以他官主判。元丰
制成,以阶寄禄,而省台、寺
监之官,各还其职焉。”

尚 书
侍 郎
从二品
从三品
掌军国财用宋初设三司使总掌财政,本
部设判部事一人。元丰改制,
三司之职掌并入本部,分户部、
度支、金部、仓部四司,各置
郎中、员外郎。

   宋初,礼部之外设礼仪院,

区别官 称品秩职 掌官属与说明


尚 书
侍 郎
从二品
从三品
掌礼乐、祭祀、朝会、
宴飧、学校、贡举
有判礼仪院一人,本部设判部
事一人。元丰改制,礼仪院并
入,分礼部、祠部、主客、膳
部四司,各有郎中、员外郎。

尚 书
侍 郎
从二品
从三品
掌兵甲、厩牧、武举及
天下土地之图
宋初,本部设判部事一人,
掌仪杖、武举等事。元丰改
制,始厘正职务。分兵部、职
方、驾部、库部四司,各有郎
中、员外郎。

尚 书
侍 郎
从二品
从三品
掌刑法狱讼宋初,刑部之外,设审刑院,
置知审刑院一人,本部置判部
事一人。元丰改制,审刑院并
入,分刑部、都官、比部、司
门四司,各有郎中、员外郎。

尚 书
侍 郎
从二品
从三品
掌百工水土之政宋初本部置判部事一人,无
职掌。元丰改制,始厘正职务。
分工部、屯田、虞部、水部四
司,各有郎中、员外郎;领军器
所,文思院。
六部监门官 掌司门钥绍兴二年(公元1132年)置,
以文臣有才力者充任。
主管架阁库 掌储藏帐籍以备用旧有管干架阁库,宣和时罢
之,绍兴初复置,以主管尚书
某部架阁库为名。嘉定八年
(公元1215年)又置三省、枢密
院架阁库。


御史大夫
御史中丞
从三品掌纠察百官,肃正纲纪御史大夫宋初只为加官,不
任命正员,元丰改制,废而不
置,以中丞为台主。领三院,
一为台院,侍御史属之;二为
殿院,殿中侍御史属之;三为
察院,监察御史属之。咸平四
年(公元1001年)。以御史二
人充左右巡使,祭祀则兼监祭

区别官 称品秩执 掌官属与说明


   使,又有廊下使、监香使。元丰
改官名,使命悉罢。有检法,
领三京留司御史台。


秘书 监
少 监
正四品
从五品
掌古今图书、国史实录、
天文历教
宋初建崇文院、昭文馆、史
馆、集贤院、秘阁,总称为崇
文院。元丰改制,以崇文院为
秘书省。有丞、著作郎、著作佐
郎、校书郎;领日历所、会要
所、国史实录院,太史局(旧
为司天监)。
殿

殿中监
少 监
品未详掌君主饮食、服御宋初置判省事一人,元丰改
制,始设监、少监。有丞,领
尚食、尚药、尚酝、尚衣、尚
舍、尚辇六局,又置提举六尚
局及管干官。崇宁二年(公元
1103年)并御药院、尚衣库、
内衣物库、新衣库、朝服法物
库入殿中省。




少 卿
正四品
从五品
掌礼乐、祭祀宋初置判太常寺,另置太常
礼院,虽隶本寺而不相涉。元
丰改制始兼管礼仪事。有丞,
博士,主簿,协律郎,奉礼郎,
太祝及郊祀、太庙、籍田、宫
闱诸令;领教坊、大晟府、太
医局、诸祭器库所。



少 卿
正四品
从五品
掌宗派属籍宋初置判寺事二人,以皇族
两制以上官充任,如缺即以皇
族朝官以上知宗正寺。元丰改
制,宗正长贰不专用国姓,因
自有大宗正司统皇族之事。有
丞、主簿,领玉牒所。



少 卿
从四品
正六品
掌酒醴、膳羞宋初光禄寺置判寺事一人,
元丰改制,始以卿、少卿领其
职。有丞,主簿,领大官令、
翰林司(供果茗汤药),牛羊

区别官 称品秩执 掌官属与说明



   司及诸酒物库。南渡后,本寺
并入礼部。



少 卿
从四品
正六品
掌仪卫、兵甲旧制,置判寺事一人,凡武
库、武器归内库,守宫归仪鸾
司,本寺无所掌。元丰改制,
其职权始归本寺。领官司十
三:内弓箭库、南外库、军器
衣甲库、军器弩剑箭库、仪鸾
司、军器什物库、宣德楼什物
库、左右金吾街使、左右金吾
杖司,六军仪仗司。南渡后本
寺并入工部。



少 卿
从四品
正六品
掌车辂、厩牧宋初置群牧使,以枢密使、
副为之,本寺置判寺事一人。
元丰改制,始设卿、少卿,有
丞,主簿;领车辂院,骐骥院,
天驷监,鞍辔库,收养监,养
象所及群牧司等。南渡后本寺
并入兵部。



少 卿
从四品
正六品
掌折狱、详刑、鞠狱宋初置判寺事一至二人,权
少卿一人。元丰改制,卿与少
卿始专其职。有正及推丞、断
丞、司直、评事、主簿。
鸿


少 卿
从四品
正六品
掌少数民族及外国朝贡,
宗室、大臣凶仪,僧
道管理
宋初置判寺事一人,元丰改
制始正名。有丞,主簿;领往
来国信所,都亭驿,都亭西驿,
怀远驿,礼宾院,传法院,同
文馆及寺务司,僧录司。南渡
后本寺并入礼部。



少 卿
从四品
正六品
掌仓储委积宋初置判寺事一人,元丰改
制始正职掌。有丞,主簿;领下
卸司,都麴院,水磨务,内柴
炭库,炭场及二十五仓,十二
草场,四排岸司、四园苑。

区别官 称品秩职 掌官属与说明




少 卿
从四品
从六品
掌廪藏出纳、商税、平
准、贸易之事
宋初置判寺事及同判寺事各
一人,元丰改制始正职掌。有
丞、主簿,领诸钱物库(左藏
东西库、内藏库、奉宸库、祗
候库、元丰库、布库、茶库、
杂物库),粮料院,审计司,都
商税务,都提举市易司,榷贷
务,抵当所,和剂局,惠民局,
店宅务,石炭场,香料库。南
渡后本寺并入户部的金部司,
后复旧,所属减少。



祭 酒
司 业
从四品
从六品
掌国子、太学、武学、
律学、小学之政
宋初置判监事二人,元丰改
制始设官如制。有丞,主簿,
书库官。所属国子与太学各置
博士、学正、学录、学谕、直
学、斋长、斋谕;武学置博士、
学谕;律学置博士;小学置教
谕、学长、集正。又崇宁时立
辟雍,置大司成,宣和间罢。



少 监
从四品
从六品
掌百工技巧宋初置判监事一人,元丰改
制始设官如制。有丞,主簿;
领文思院(兼隶工部),绫锦
院,染院,栽造院,文绣院,
诸州铸钱监。



少 监
从四品
从六品
掌宫室、城郭、桥梁、
舟车、营缮之事
宋初置判监事一人,元丰改
制始设官如制。有丞,主簿;
领修内司,东西八作司,竹木
务,事材场,麦场,窑务,
丹粉所,作坊物料库,退材场,
帘箔场。



少 监
正六品
从六品
掌缮治兵器什物兵器之职,宋初领于三司胄
案,熙宁六年(公元1073年)
废胄案,仿唐制置监,择官判
监事。元丰改制始正名。有
丞,主簿;领东、西作坊,作

区别官 称品秩职 掌官属与说明



   坊物料库,皮角场。南宋置御
前军器所,隶属于工部,本监
事务清简,特为储才之所。


都水使者正六品掌川泽、河渠、津梁堤
堰的疏凿浚治
都水之职,宋初隶属于三司
河渠案。嘉祐三年(公元1058
年)始专置都永监,设判监事
一人。元丰改制,称都水使者。
有丞,主簿;领提举汴河堤岸
司,又有南北外都水丞(出
治河事)。绍兴十年(公元1140
年)本监并归工部,后不复设。




殿

都指挥使
副都指挥使
都虞候
从二品
正四品
从五品
掌宿卫禁兵宋初有都点检、副都点检之
名,在都指挥之上,后不复
置。
马军各班直
都虞侯
 统马军各班直各班直均为军事编制单位。
马军有殿前指挥使、内殿直、散
员、散指挥、散都头、散祗候、
金枪班、东西直、散直、钧容
直诸班直。各置都虞候,属官
有指挥使、都知、副都知、押
班。
步军各班直
都虞候
 统步军诸班直有御龙直、骨朵子直、弓箭
直、弩直四直,各置都虞候,
属官有指挥使、都头、副都头、
十将、将虞候。各直都虞候之
上置四直都虞候,总领四直。
四厢都指
挥 使
 统辖捧日军左右厢及天
武军左右厢
捧日、天武、龙卫、神卫是
禁军的上军,通称上四军,各
分左右厢(左右厢是左右翼的
意思),并有捧日、天武四厢都
指挥使。其他各种番号的禁兵
都是中军和下军,其级别也各
有等差。厢是军的上级单位,
设都指挥使,别称厢主。军设
指挥使,别称军主。军的下级
厢都指挥
使
 统辖本厢各军

区别官 称品秩职 掌官属与说明




殿

马、步各军
都指挥使
都虞候
 统殿前司所属各禁军单位为“指挥”与“都”。指挥是
基本军事单位,设指挥使、副
指挥使,“都”是“指挥”的下级
单位,马兵设军使和副兵马使,
步兵设都头和副都头。其下辖
有军头、十将、将虞候、承局
和押官。




都指挥使
副都指挥使
都虞候
 掌如殿前司南渡后置主管侍卫马军司,
其属有干办公事,准备差遣,
点检医药饭食及差主管机宜文
字。
龙卫等军左右
厢各都指挥使
 统本厢诸军(龙卫、骁
捷,骁武、云翼诸军
各分左右厢)
所属每指挥有指挥使、副指
挥使,每都有军使、副兵马使、
十将、将虞候、承勾、押官。
每军都指
挥 使
都虞候
 掌所属各马军




都指挥使
副都指挥使
都虞候
 掌如殿前司南渡后置主管侍卫步军司,
其属有干办公事、准备差遣、
点检医药饭食。
神卫等军左
右厢各都指
挥 使
 统本厢诸军(神卫、虎
翼、勇捷、威武、清塞、
归恩等军,各分左右厢)
所属每指挥有指挥使、副指
挥使,每都有都头、副都头、
军头、十将,将虞候、承局和
押官。
每军都指
挥 使
都虞候
 掌所属各步军


干当官 掌皇城出入禁令干当官以武功大夫及内侍、
都知、押班充任。徽宗时又置
亲从第五指挥,以七百人为额。
南渡初为行营禁卫所,后改称
行在皇城司。

三卫郎
中 郎
 侍直于殿陛所属有博士、主簿,领亲卫
府郎、中郎,勋卫府郎、中郎,

区别官 称品秩职 掌官属与说明




  翊卫府郎、中郎,并领冰井务。
环卫官 无职务宋承唐制,有十六卫大将
军、将军、中郎将、郎将,有
职员,无职务。



客省使
副 使
从五品
正六品
掌四方进奉、朝觐、贡
献之仪
建炎初并归东上閤门。
引进使
副 使
从五品
正六品
掌接待臣僚及蕃国进奉
礼物
 
四方馆使从五品掌进章表建炎初并归东上閤门。
东上閤门使
副 使
西上閤门使
副 使
从五品
正六品
从五品
正六品
掌朝会、宴幸、供奉、
赞相礼仪之事
各有宣赞舍人、祗侯。元祐
元年(公元1086年)诏客省、
四方馆、閤门并以横行通领职
事。
带御器械 掌防御意外初选三班以上武干亲信者,
或以内臣为之,止名御带,咸
平元年(公元998年)更今名。




都都知
都 知
副都知
押 班





通侍禁中,服役亵近入内内侍省与内侍省号为前
后省。



都 知
副都知
押 班
正六品
同上
同上
供侍殿中,备洒扫之职各有东西头供奉官及殿头、
高品、高班、黄门之属,又月
内客省、延福宫、景福殿诸使
及御药院勾当官,内东门司勾
当官,合同凭由司监官,管勾
往来国信所管勾官,后苑勾当
官,造作所勾当官,龙图、天
章、宝文阁勾当官,翰林院勾
当官。

都知
副都知
押 班
正六品
同上
同上

祗 候 

2.地方官制

区别官 称品秩职 掌官属与说明





权知府
从二品
从三品
掌畿甸之事牧尹不常置。所属有判官,
推官,司录参军,功曹、仓曹、
户曹、兵曹,法曹、曹参军,左
右军巡使、判官,左右厢公事
干当官。
东京留守 掌管宫钥及京城守卫,
畿内钱谷,兵民之政
建隆元年(公元960年),亲
征泽潞,以枢密使吴廷祚为东
京留守。


知 府
通 判
 掌同开封府知府兼浙西安抚使,有签书
节度判官厅公事,节度推官,
观察推官,观察判官,录事参
军,左右司理参军,司户参军,
司法参军。

安抚使 掌一路兵民之事或称经略安抚使,以大州要
郡的守臣兼任,南渡以后,职
名稍高者出守,都可兼使,如
系二品以上即称安抚大使。其
属有干当公事,主管机宜文字,
准备将领,准备差使及走马承
受。南宋谓之帅司。
转运使
副 使
 掌一路财赋并刺举官吏又有都转运使及随军转运
使,不常置。其属有主管文
字,干办官,文臣准备差遣,
武臣准备差使;领诸州、军监
当官。南宋谓之潧司。
提点刑狱公事 掌察所部狱讼,刺举
官吏
初属转运使,真宗时析出,
其属有检法官,干办官。南宋
谓之宪司。
提举常平司 掌常平、义仓、免役、
市易、坊场、河渡、
水利,并刺举官吏
南渡后提举茶盐司并入,为
提举常平茶盐司,谓之仓司。
有干办官及准备差使。

区别官 称品秩职 掌官属与说明

诸 使 多不常置,各有临时专
有制置使,宣谕使,宣抚使,
发运使,招讨使,招抚使,抚
谕使,镇守使等。
诸提举 因事而置,多非全国普
遍设立之官
有都大提举茶马司,提举坑
冶司,提举市舶司,提点开封
府界诸县镇公事,提举河北籴
便司,提举制置解盐司,提举
学事司,提举保甲司,提举三
白渠公事,提举弓箭手;又有
总领(掌措置移运应办诸军钱
粮),经制边防财用司,拨发
司,辇运司。



知 府
知 州
知 军
知 监
 掌府州军监之政有幕职签判、推官等官,六
曹参军之属及教授官。又诸州
军随事置官,有监当官掌茶、
盐、酒税、场务征输及冶铸之
事。
府州军监
通 判
 辅助府州军监长官管理
政务
节度、观察、
防御等使
州刺史
 无职掌宋代承袭唐制,有节度、承
宣(旧名节度观察留后)、观
察、防御、团练诸使及诸州刺
史,虽存其名,其事务悉归本
州知州、通判掌管。
知 县 总理民政,有戍兵,兼
兵马都监
有丞,主簿,尉及六曹。县
以下有都保,置正副都保,辖
十大保;每大保置大保长、辖
五十家;每十家为保,置保长。



 掌判五岳、四渎,东海、
南海诸庙之事
有丞,主簿。
都 督 掌总诸路军马,督护诸
南渡后,以现任宰相充任,
次有同都督,督视兵马,多以
执政为之。
   建炎初置御营司,以都统制

区别官 称品秩职 掌官属与说明

都统制
副都统制
 掌统领诸军主之,其后神武五军及川陕宣
抚司、都督府、枢密院都设此
官。副职为副都统制,所属有
计议、机宜、干办公事、准备
差遣,省置不一。渡江后大军
又有统制、同统制、副统制,
统领、同统领、副统领,其下
有正将,准备将、训练官、部
将、队将等名,都是偏裨。
马步军都总管
副都总管
 掌军旅屯戍,训练守御大府州守臣兼之,武员为副。
兵马钤辖
副钤辖
 同上要郡守臣兼之,武员为副。
兵马都监
副都监
 同上要郡守臣及知县兼之,武员
为副。
都巡检
巡 检
 掌训治甲兵,巡逻州邑、
擒捕盗贼
设于关隘要地,或兼管数州
数县,或辖一州一县,以武员
充任。



长 史
司 马
 有其官而未尝任命又有王府教授、小学教授。
自宋代开始,诸王惟置府官,
不设国官。
咨议参军

记室参军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24 20: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