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盘
亦称天梯。是进入泰山天街的必由之路。从对松山的开山路,至南天门,分为三段,即所谓“紧十八,慢十八,不紧不慢又十八”。从开山至龙门坊为“慢十八”,龙门坊至升仙坊为“不紧不慢又十八”,升仙坊至南天门为“紧十八”。三个十八盘共800余米,石阶1594级,垂直高度约400米,是登泰山最难走的一段路。十八盘一名,最早见于宋哲宗元佑年间邵伯温登泰山的闻见录。其中有“经天门十八盘,峰犹耸,北眺青齐,诸山可指数,信天下伟观也”。元朝初年的《天门铭》中说:“一窍开,达底处,十八盘,盘千步。”可见十八盘一名的出现历史久远。旧时上山顺山势盘旋而升,每转折一段为一盘。称“十八盘”则是中国古代常用九、十八来表示多数的习惯。第一、二段十八盘与沿途众多的盘路没什么差别。最具特色而能代表泰山风格的,是上段“紧十八”,共482级,是登泰山最后的同时也是最陡峭、最艰险的一段。盘道两旁,双峰耸入云霄,峭壁直立,叫“石壁峪”。这段盘路紧紧地夹在两山之间,东边的叫飞龙岩,西边的叫翔凤岭。从中天门看去,紧十八盘象一架天梯,几乎垂直地竖在两山之间的结合部。东汉人应劭《汉官马第伯封禅仪记》一文中,记述了当时人攀登这段盘路时,“后人见前人履底,前人见后人顶,如画重累人矣。”十八盘修建于何时,史书上无明确记载。历代都曾予以维修与完善,特别是1954年和1956年,国家两次拨款整修。1965—1979年又对余下的工程进行了四次整修。紧十八盘道全部修成了6米宽,并将两侧的铁链换成了钢管扶手。虽然依然险峻,但可以安心赏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