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华县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华县地处关中东部。东跨秦岭,与洛南、蓝田接壤,北越渭水,与大荔相连,东衔华阴,西邻渭南,面积1127平方公里,耕地43.3万亩,占总面积25.6%。全县辖城关、杏林、瓜坡、赤水、高塘、柳枝、莲花寺、金堆八个镇,毕家、圣山、华山、少华、下庙、侯坊、东赵、东阳、大明、金惠、辛庄11个乡,243个行政村,人口33.2万人。地形地貌复杂多样,山、川、塬、滩兼有,是一个“六山一水三分田”的半山区县。地势南高北低,海拔331——2646米。南部秦岭山区,峰峦起伏,少华山、五龙山、龙凤山耸立其间;中部台塬区被川、河切割,塬面平缓,由南向北倾斜,北部平川区,中间低凹,形成夹槽。气候属于大陆性季风半湿润气候,四季分明,光热充足,年日照2219.8小时,年平均气温13.4℃,年平均降水量800毫米,灾害多以旱、涝、洪、虫等威胁较大。境内生物资源和矿产资源丰富多样,全县林地面积54万亩,占土地面积32%,有林木300多种,以华山松、油松、栓皮松、黄连木、漆树、核桃、板栗、青竹为主。中药材150种以上,经济价值较高的植物1324种。动物种属繁多,属国家二、三类保护的有鸳鸯、林麝、青羊、豹、锦鸡等14种,鸟类约800余种。矿产资源主要有金、钼、钨、锶、铜、金钨铋矿、热液铀矿、黑白钨矿、黑钨矿等11种,非金属矿有大理石、水晶石、钾长石等15种。境内河流众多,水资源丰富,渭河沿县境北部由西向东流程47.25公里,境内水系以秦岭为分水岭,岭北有赤水、遇仙、石堤、罗纹、沟峪、方山6条河流,由南向北注入渭河;岭南有文峪、蒿坪川二河,由北向南流入南洛河。全县水资源总量为30.39万立方米。华县东临太华山(华山),南靠少华山,已有2000多年的开发历史,据史料记载:夏为古雍州地,周宣王二十二年(前806)设郑国,又名咸林,秦设郑县,汉晋沿用雍州,从北魏起设置华州,历经唐、宋、元、明、清,1913年改为华县。建国后,特别是1978年以来,华县经济建设迅速发展,经济实力显著。1990年全县社会总产值7.43亿元,工农业总产值6.53亿元,国民收入2.32亿元,人均国民收入725元。全县粮食总产量9.31万吨,为国家提供商品粮1.65万吨;主要经济作物面积11万亩,产值2309万元,占农业总产值的31.3%,占种植业产值的41.9%;棉花油料产量分别达到2787.2吨和681.9吨,为国家提供商品棉1621吨;蔬菜、花生果类、药材等产量和商品率有较大增长,林牧业短腿开始拉长,林业生产除采用人工造林外,还采用飞播造林手段,共造林56.5万亩,森林覆盖率32.4%;大家畜存栏1.8万头,生猪4.5万头,羊1.6万只,家禽存栏53万多只,猪牛肉产量2588吨,禽、蛋、奶也有明显增长,渔业生产规模逐年扩大,全县粮经比例为6.6:3.4。全县共有机井3636眼,抽水站45座,水库12个,渠道194条,总长271.7公里,有效灌溉面积25.6万亩,占耕地的58%;平整土地33万亩;水土保持20万亩,农用机械总动力7565万马力,农用用电量1851万千瓦小时。全县乡镇企业4318个,从业人员2.8万人,占农村劳动力的17.3%,总收入1.18亿元,总产值1.01亿元,成为振兴农村经济的重要支柱。全县共有全民、集体所有制企业1159个,工业总产值4.96亿元,县属地方工业主要有化工、采矿、医药、塑料、食品、机械、轻纺等行业,上缴利税1463万元,优质产品主要有8米宽幅农膜、板式家俱、钢板、弹簧、草莓系列产品等。境内还有金堆城钼业公司,交通部第二公路局,铁道部第一工程局所属的给排水工程公司、桥梁厂、金属结构配件厂、红岭机械厂,陕西复肥厂,陕西化肥厂、莲花寺石碴厂、省外贸出口食品厂等中央、省属企业。全县商业网点1950个,从业人员5200人;农贸市场11个,集市贸易成交额3936万元,社会商品零售额1.19亿元,农副产品收购总额4668万元。1990年财政收入1876万元,财政支出2496万元。有县乡以上公路20条,全长280公里。陇海铁路、310国道横贯东西,已形成比较便捷的交通网络。1990年,全县汽车保有量1125辆,年货运周转量3980万吨公里,客运周转量1780万人公里。共有邮电局(所)12个,长途电话线路104条,电报电路4条,电话装机容量1500门,邮路总长179公里,邮电业务总量232.02万元,通信总量158.73万元,报刊发行584.55万份。有各种文化机构116个,皮影社17个。有中小学校357所,教职工1538人,在校学生4.40万人,1978年恢复高考制度以来,共向高等院校和中等专业学校输送人才2583人,适龄儿童入学率为98.7%。此外,还有职工学校、技校9所,学员2.1万多人,有各类科技人员3503名。“七五”期间,集中研究推广的26项科技成果,其中4项获农业部一、二等奖和渭南地区科技进步二等奖。全县有医疗卫生机构53个,病床1100张,职工1369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1152人。流行性地方病得到控制,人民健康状况得到保障。农民人均纯收入483元,职工年平均工资1432.6元。电视机、电风扇、洗衣机等耐用消费品已较普及,居住条件也得到改善,1990年城镇人均住房面积4.36平方米。农村当年新建房面积17.80万平方米。华县土地肥沃、气候温和,光照充足、资源丰沛,民间历来有种植蔬菜的传统。“赤水孤葱”以株高、白长、茎粗、鲜嫩、味辣而芳香与华山山药、东赵白菜享誉省内外。近年来,蔬菜种植基本采用塑料大棚栽培。华县已成为省内二线蔬菜生产的重要基地。林牧产品驰名三秦。主要林牧产品有生漆、核桃、板栗、木耳等,果品主要以杏、桃、柿为主,杏最为驰名,沿秦岭北麓一带有“红杏十里”美称。林木300余种,青竹分布面积较大,活竹蓄积量大,有“绿竹千顷”之称。因山青水秀,景色宜人,又是旅游避暑胜地。 华县渭南市辖县。位于陕西省东部,渭河下游。陇海铁路横贯境内。西周为宣王弟郑桓公的封国。春秋属晋。秦置郑县,治所即今华县,属内史。汉属京兆尹。西晋属京兆郡。北魏属华山郡。隋属京兆郡。唐属华州。金属京兆府路。元废郑县入华州。明属西安府。清属同州。1913年改华州为华县。属关中道,1928年属陕西省。1958年废,入渭南县。1961年复置华县。 华县西汉置,治所在今山东费县东北。东汉废入费县,后复置。西晋后废。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