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南国红豆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南国红豆 南国红豆戏曲剧种粤剧。明末清初,弋阳腔、昆山腔传入广东。清初出现了广东“本地班”,后以梆子、二簧为基础,融合了弋阳腔、昆山腔,并吸收了广东民间音乐与时调,逐步形成粤剧。由于用方言演唱,已与一般皮簧戏不同,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流行于广东、广西南部、港、澳及南洋、美国等华侨聚居地。脚色行档原为末、生、旦、净、丑、外、小、夫、贴、杂等10大行,后改为“六柱制”即文武生、小生、正印花旦、二帮花旦、丑生、武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逐步清除了商业化、殖民地化的不良影响。在“百花齐放”、“推陈出新”的方针指引下,优秀的传统艺术,又重放异彩。1956年,广东粤剧团到北京演出。在一次座谈会上,周总理赞誉粤剧尤如“南国红豆”一样,如今发出了更美丽的光彩,此后,粤剧便被誉为“南国红豆”。 ☚ 四大徽班 南国之花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