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城调
曲艺曲种。山东稀有地方曲种之一,原名“如意调”。约在1920年前后,由茌平盲艺人桑运昌在高唐刘万昌所唱丝调(即时调)基础上,结合盲人调创造而成。初在荏平城北流传,后经城关夏亮修改革,发展成为当前流传城南之曲调,改名为“南城调”,也叫“茌平南城调”。实即三弦平调吸收时调小曲而形成的一个新曲种。演唱多系盲艺人自操三弦、梆子,节子的“三大件”形式。曲调为徵调式,双句体乐段,自始至终有板无眼,节奏快慢比较自由。传统书段有《蝇子抱饭粒》、《古城会》、《俩姑娘劝架》等,长篇有《鹤童传》、《金鞭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