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府及升平署
清代掌管宫廷戏曲演出活动的机构,二者是一个机构不同时期的两个名字。南府于康熙年间设立,隶属于内务府,专管宫廷中戏曲演出的一应事务。乾隆年间,南府规模较以前有所扩大。乾隆十六年(1751年),为适应宫廷中庆祝节日及各种大典进行戏曲演出活动所需,南府开始从民间征艺人进宫承差,当时叫外学。同时,又选拔民间优秀艺人教宫内太监学戏,叫内学。道光七年(1827年),南府撤消外学,名称也改作升平署,仍主持宫内演出事务,后来又兼管召选宫外艺人进宫当差演戏或充作教习的事务。直到宣统三年(1911年)清朝灭亡,升平署才解散。南府及升平署的设立对戏曲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召优秀民间艺人进宫教戏、演出,给艺人们提供了一个互相学习的机会,从而提高了戏曲表演水平。而且,民间戏曲演出对剧本要求不是太高,错词、漏词现象比比皆是。进宫演出迫使艺人们修订词曲,完整剧本,从而促进了戏曲文学的发展,也因此保存了不少剧本,为后世戏曲研究提供了宝贵的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