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南词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南词 南词戏曲、曲艺名词。其含义主要有三种:❶明清时主要指宋元明的南戏、南曲或昆曲。如明徐渭《南词叙录》即论述南戏,魏良辅《南词引正》即论述昆曲曲律。 ☚ 话本 说话 ☛ 南词 南词即南曲,宋元时南戏、南散曲所用的各种曲调的统称,也有用来称呼南戏的。明蒋孝《南词旧谱序》:“九宫十三调者,南词谱也。”沈璟〔二郎神〕套曲:“北词谱,精且详,恨杀南词偏费讲。”他还别辑《南词韵选》十九卷。沈自晋称其“重定”南曲谱为《南词新谱》。王骥德著有《南词正韵》,在《曲律·总论南北曲第二》云:“南词主激越,其变也为流丽;北曲主忼慨,其变也为质朴。”又《曲律·杂论》:“北词连篇,南词独限。”沈宠绥《度曲须知 ·中秋品曲》:“至下半字面,不论南词北调,全系收音。”吕天成在《拜月亭》“评语”中说:“元人词手,制为南词,天然本色之句,往往见宝。”魏良辅有《南词引正》。沈德符《顾曲杂言》:“沈青门、陈大声辈南词宗匠,皆本朝化、治间人。”祁彪佳《远山堂曲品 ·凡例》:“品中皆南词,而《西厢》、《西游》、《凌云》三北曲何以入品? 盖以全记故也。”清吕士雄有《南词定律》。以上“南词”皆谓南曲。徐渭所著《南词叙录》,则称南戏为“南词”。冯梦龙在《双雄记序》中说:“南词代兴,天下便之,《荆》、《刘》、《拜》、《杀》而后,坊本慧出,日益滥觞。”此“南词”也指南戏而言。清以后则指弹词,如清苏州艺人马如飞有弹词开篇集《南词小引》。《杭俗遗风》称杭州弹词为“南词”。又苏州滩簧也有南词之称,赣剧部分渊源于滩簧的剧目,即称为南词花滩。 ☚ 鹘伶声嗽 书会 ☛ 南词 南词清诵芬室董氏辑抄。十三种十六卷。收录李璟、李煜《南唐二主词》一卷、王达《耐轩词》一卷、葛郯《信斋词》一卷、廖行之《省斋诗馀》一卷、向镐《乐斋词》一卷、沈灜《竹斋词》一卷、京镗《松坡词》一卷、吴儆《竹洲词》一卷、陈德武《白雪词》一卷、李祯《侨庵诗馀》一卷附录一卷、沈禧《竹窗词》一卷附录一卷、张埜《古山乐府》二卷、倪瓒《云林乐府》一卷。凡南唐二家,宋七家,元三家,明二家。今北京图书馆所藏该抄本,经吴昌绶、朱祖谋二家校过。 ☚ 全清词钞 汲古阁未刻词 ☛ 南词 南词原题明李东阳辑。原目共收词集64种,内有宋词55种、金词1种、元词8种。有清彭氏知圣道斋旧藏清抄本,清末此本为董康诵芬室所藏,吴昌绶曾录副本。郑文焯亦曾过目,录下全书子目,写有长跋。本编上文列举各词籍版本时,没有著录这个本子,于此统一说明。(参813页注2) ☚ 唐宋名贤百家词 南词十三种 ☛ 南词 南词曲艺曲种。流行于福建南平、漳州、长汀等地。清代中叶,流行于江苏苏州的南词传入福建南平一带,形成“苏派南词”;另一支江苏的南词经江西于清道光二十年 (1840年) 前后传入福建漳州,形成“赣派南词”。演唱者七至十余人,围桌坐唱;演唱者各人操一乐器,边奏边唱,以唱为主,间以说白。常以操鼓板者为主要演员。音乐曲调包括南词、北调、小调、器乐曲四类,是板腔体和曲牌体相结合的曲体。伴奏乐器有鼓、板、扬琴、三弦、琵琶、板胡、二胡、笛、笙、唢呐、锣、钹等,因流行地区的不同而使用乐器略有差异。 ☚ 昆高笛曲 南北词 ☛ 南词 南词源于苏州摊簧,清代中叶传入福建。直接由苏州传入的称为“苏派”,经江西再传入的称为“赣派”。南词虽是移植曲种,但其覆盖面却很宽,遍及闽北、闽西北、闽南、闽西各市县。南词的曲词包括南词、北调、小调和器乐曲四个方面。南词的基本曲词是八韵,即《天官赐福》曲目中的基本曲调共八句;北调亦称别调或北词,基本曲调为一个上下句的单曲;小调主要取江南小调,有〔鲜花调〕、〔虞美人〕、〔红绣鞋〕等近百首;器乐曲在南平有套曲《七牌十番》等;漳州有《梅鹊争春》等,长汀有《雨打莲》等。南词的唱腔属板腔与曲牌的综合体结构,北调则属板腔体。演唱形式为堂会式的坐唱。 ☚ 锦歌 福州评话 ☛ 南词nan cisouthern lyrics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