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子核的大小yuanzihe de daxiao
在原子核中由于组成原子核的核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是短程力,因此核有比较明确的边界层,亦即显示出一定的大小。在原子中,由于电子与原子核的相互作用是库仑力(长程力),因此随着到核距离的增加,电子分布密度逐渐减小,原子没有明显的边界层。
下图为原子核对α粒子(及其他带电粒子)散射实验中的势能曲线。图中纵坐标表示势能U(r),横坐标表示离核心的距离r。从图中可以看到在r>R(R的数量级为10-13厘米时,原子核与α粒子之间只有库仑斥力,核力为零,其势能曲线具有双曲线的形状。而当r略小于R时,势能变号,曲线迅速下降形成势阱。出现此种现象的原因是当r略小于R后核力迅速增大,此时库仑力与核力相比已无足轻重。由此曲线显示出核力有一个明显作用区域,这个作用区域以内核子存在的概率很高,而超出这个区域,概率很快降为零,因此使得原子核的边界面比较明确,如果忽略弥散的原子核的边界层,也忽略形变,近似把原子核看成密度均匀半径为R的球,R称为核电荷分布半径。根据实验资料,核半径R与原子核质量数A的1/3次方成正比,即R=r0A1/3。式中r0为比例常数。这个数值较精密的测量值为1.2×10-15米。因此原子核的半径的数量级大约为10-15~10-14米,相当于原子半径(1010米)的万分之一。这就是说原子核的体积只相当于原子体积的万亿分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