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前倚衡借指所行所止。宋邓肃《具瞻堂记》:“平日仰公如太山北斗,今以职事继公后尘,其瞻仰之诚,参前倚衡,如见公于上。” ●《论语·卫灵公》: “子曰: ‘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 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 立,则见其参于前也; 在舆,则见其倚于衡也,夫然后行。’ ” 参: 参与。衡: 车轭。孔子教学以道德内容为重,不断教导学生为人处世应忠信、笃敬。说时刻想着它们,即可无误行事。 参前倚衡cān qián yǐ hénɡ显现于眼前,也显现在车前的横木上。 ❶ 意谓必须时时处处都牢记。《论语·卫灵公》:“子张问行,子曰:‘言忠信,行笃敬,……立则见其参于前也,在舆则见其倚于衡也,夫然后行。’” ❷ 后也泛指一举一动和所有的场合。 参前倚衡cānqián-yǐhéng〔并列〕 参,罗列。一切场合一举一动,都谨慎合礼。语本《论语·卫灵公》:“子张问行,子曰:‘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 立则见其参于前也,在舆则见其倚于衡也,夫然后行。’子张书诸绅。”明·唐顺之《答王遵岩书》:“然以为有物,则何睹何闻;以为无物,则~,瞻前忽后,非胸中不卦世间一物。” △ 用于描写言行举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