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沿革
以李鸿章于1872年夏命令浙江漕运局总办海运委员朱其昂拟订章程以招股方式创办的“轮船招商局”作为中国证券市场的发端算起,近代中国的证券市场大体上可以划分为5个阶段:
❶从洋务运动到清朝灭亡。中国最早出现的证券市场是股票市场。在洋务运动中创办的股份公司中,有些如轮船招商局与开平煤矿等获利较丰,于是在中国历史上出现了第一次创办股份公司的高潮,如同1882年9月27日《申报》所载:“如公司一端,人见轮船招商局与开平矿务获利无算,有是风气大开,群情若鹜,期年之内效法者十数起。每一新公司出,千百人争购之,以的票为幸”。从19世纪80年代初开始,上海的主要报纸如《申报》等,每天都刊登股票价行情,当然这时的股票交易规模不大。在这一阶段的后期,公债开始出现,这就是清政府1894年的息借商款和1898年的昭信股票(参见“息借商款”、“昭信股票”)。
❷从中华民国成立到信交风潮。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黄金时期。民族资本投资急剧增长,如1920年的工业投资比战前的1913年增加了2倍以上.这就为股票市场的发展提供了基础。适应股票交易的需要,正式组建了一批证券交易所。北京证券交易所(1918)和上海证券物品交易所、上海华商证券交易所(1920)的建立标志着中国有组织的证券市场的形成。然而,1921年发生的信交风潮(参见“信交风潮”)使股市一蹶不振,以股市为主的第一阶段宣告结束。
❸信交风潮以后到抗日战争爆发。这一段的中国证券市场是典型的公债市场,或者叫财政市场,公债交易占整个证券交易的98%左右。其基础是军阀混战、长期内战,加上帝国主义的掠夺,财政历年入不敷出,公债越发越多、越滥。
❹抗日战争时期。这一阶段公债虽然仍在发行,但因战争之故已停止了偿还旧债,证券市场上已无公债交易,寂静了十几年的股票市场却因战争和通货膨胀而出现一时的畸形繁荣。
❺抗战胜利到国民党政府垮台。这一阶段虽恢复战前公债的偿还,但由于恶性通货膨胀之故,公债如同废纸,公债市场未能恢复。股票市场则因通货膨胀之故倒出现过一段虚假繁荣,但也只维持到1949年5月上海证券交易所的停业。至此,近代中国的证券市场便宣告终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