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曲
相对“联章”而言,指一调一首、单独流行的词作及其体裁。从音乐角度看,这种体裁联系于歌妓的艺术歌唱。此即所谓“清新便妓唱”,“艳曲不须长”。因此,在隋代宫廷中,只曲形式的曲子辞就已产生。唐代最早一批只曲曲子辞则产生于两种场合:有妓歌的筵席,有酒令歌唱的筵席。后者可举出初唐时的几首《回波乐》作为例证。由于妓筵歌唱重视声情,篇幅不求长;由于酒令歌唱用于催酒,讲求促速:所以自中唐以后,在酒筵中产生的大批文人曲子辞便具有了只曲的特点,这一特点并被宋人继承。可以说:产生于民间歌场的曲子辞同产生于妓筵的文人词的一个重要区别,便是体裁的区别:前者多为联章歌辞,后者多为
曲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