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能够与他交谈却不同他交谈,这是失人;不该与他交谈却同他交谈,这是失言。《论语·卫灵公》:“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例】孔子曰:“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人际情景复杂多样,领导者需善于利用这种多样的人际因素,使语言作用于每一个话语接受者,收到预料中的效果。(梁国藩等《领导语言艺术实用全书》) 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失人: 错过人才。失言: 无意中说出不该说的话。可以同他谈论却没有谈论,就是错过人才;不可同他谈论却谈论,就是说不该说的话。指说话一定要分清对象,掌握分寸。语出《论语·卫灵公》:“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例] 故孔子曰:“~。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夫君子之于言也,所致贵也,虽有夏后之璜、商汤之驷,弗与易也。(汉·徐幹《中论·贵言》)|孔子曰:“~。智者不失人,亦不失言。”由此论之,陛下可审其所言而不可不慎,信其所与而不可不诚。(唐·陆贽《奉天请数对群臣兼许令论事状》)|不该说时急于言说,是急躁;该说又不开口,就是隐瞒了;不看别人脸色一味说道,就如同瞎眼之人了。孔子说:“~。”所以,当默而默,当语而语,这应视具体情况而定。(葛晨虹《中国古代的风俗礼仪》一一) 减作〖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 元·许有壬《一中堂记》:“语不云乎:‘~。’予于之文不失人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