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叶公好龙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叶公好龙

典源出处 汉·刘向 《新序》卷五:“子张见鲁哀公,七日而哀公不礼,托仆夫而去,曰:‘臣闻君好士,故不远千里之外,犯霜露,冒尘垢,百舍重趼不敢休息以见君,七日而君不礼。君之好士也,有似叶公子高之好龙也。叶公子高好龙,钩以写龙,凿以写龙,屋室雕文以写龙,于是天龙闻而下之,窥头于牖,施尾于堂。叶公见之,弃而还走,失其魂魄,五色无主。是叶公非好龙也,好夫似龙而非龙者也。今臣闻君好士,故不远千里之外以见君,七日不礼,君非好士也,好夫似士而非士者也。’”
释义用法 叶公子高喜欢龙,在他的住处到处画龙,雕龙,而当真龙出现在他面前时,他却吓得失魂落魄。子张以此作比喻,指责鲁哀公好士就像叶公好龙一样。后以此典形容名义上喜爱某人或某事物,实际上并非真的喜爱。
用典形式
【叶龙】 唐·温庭筠:“叶龙图矢矫,燕鼠笑胡卢。”
【好龙】 清·黄景仁:“献马客多金长价,好龙人少画销烟。”
【画龙】 唐 · 高适:“画龙俱在叶,宠鹤先归卫。”
【好真龙】 宋·辛弃疾:“郑贾正应求死鼠,叶公岂是好真龙。”清 ·王士禛:“地下子高应一笑,世间谁解好真龙?”
【叶公好龙】 清 ·翁照:“叶公空好龙,见龙乃张皇。”
【牖下窥龙】 宋·王安石:“蕉中得鹿初疑梦,牖下窥龙稍眩真。”
【真龙反惊叶】 宋·王安石:“伪凤易悦楚,真龙反惊叶。”
【描龙不叶公】 明 ·徐谓:“谁能相马如薪者,若个描龙不叶公。”

叶公好龙yè gōng hào lóng

形容只表面爱好,而非真正爱好;也用以咏画或咏龙。汉·刘向《新序·杂事》:“子张见鲁哀公,七日而哀公不礼,托仆夫而去,曰:‘臣闻君好士,故不远千里之外,犯霜露,冒尘垢,百余重趼,不敢休息以见君,七日而君不礼。君之好士也,有似叶公子高之好龙也。叶公子高好龙,钩以写龙,凿以写龙,屋室雕文以写龙。于是夫龙闻而下之,窥头于牖,施尾于堂。叶公见之,弃而还走,失其魂魄,五色无主。是叶公非好龙也,好夫似龙而非龙者也。’”叶,旧读she。齐己《谢徽上人见惠二龙障子》:恐是叶公好假龙,及见真龙却惊怕。温庭筠《开成五年秋以抱疾郊野》:叶龙图矢矫,燕鼠笑胡卢。

叶公好龙

叶公好龙

古代寓言。见汉刘向撰《新序》卷五。写叶公子高很喜欢龙,在房屋的梁、柱、墙、门、窗上都雕着龙,在衣服、锦被上也画着龙。天上的真龙知道后,就下来拜访他,把龙头从窗户伸进来,尾巴拖在客堂里。叶公见到真龙吓得魂飞魄散,慌忙逃走了。此寓言最早见于先秦《申子》的逸文。

☚ 祁奚荐贤   鸿鹄和鸡 ☛
叶公好龙

叶公好龙

战国寓言小说。申不害撰。原载《申子》。见《孔子集语》引 《申子》逸文。刘向《新序·杂事》、《太平御览》、《群书治要补正》亦皆载录。公木等编《历代寓言选》、李格非等主编《文言小说》亦皆录入。叶公,即叶公子高,春秋末楚国贵族,姓沈,名诸梁,字子高,封于叶(今河南省叶县),故称为“叶公”。他曾问政于孔子。白公胜兴兵反楚,他曾击杀白公胜。故事叙述:叶公子高爱好龙,他在衣带钩上画着龙,在酒器上刻着龙,房屋卧室凡是雕画花纹的地方全部刻画着龙。天上的真龙听到这件事,就降落到叶公的往所,把头伸进窗户里来探望,尾巴长长地拖到厅堂上。叶公看见,掉头就跑,脸部变色,惊恐万状。叶公子高名为“好龙”,其实怕龙,即故事结尾所谓“是叶公非好龙也,好夫似龙而非龙者也”。故事讽刺了那些只尚空谈、不务实际的人,讽刺了那些两面派人物的言行不一。叶公子高从来没有见过龙,他却爱好龙,“钩以写龙,凿以写龙,屋室雕文以写龙”,简直爱好到着迷的程度;但是,到真龙下降,他反倒“弃而还走,失其魂魄,五色无主。”一个只务空谈、不敢接触实际、言行不一的两面派人物形象,刻画得入木三分。文中“天龙闻而下之,窥头于牖,施尾于堂”,则是带有神异色彩的妙笔,给故事增添了浪漫情调。由此亦可看出寓言故事与神话传说,在浪漫主义描写手法方面,则是一脉相承的。

☚ 申不害   孟轲 ☛
叶公好龙

叶公好龙

汉代寓言。西汉刘向著。《新序·杂事五》:叶公子高好龙,钩以写龙,凿以写龙,屋室雕文以写龙。于是天龙闻而下之,窥头于牖,施尾于堂。叶公见之,弃而还走,失其魂魄,五色无主。是叶公非好龙也,好夫似龙而非龙者也。

☚ 目不见睫   田仲 ☛

叶公好龙

 叶公子高好龙,钩以写龙,凿以写龙,屋室雕文以写龙。于是天龙闻而下之,窥头于牖,施尾于堂。叶公见之,弃而还走,失其魂魄,五色无主。是叶公非好龙也, 好夫似龙而非龙者也。

——《新序·杂事第五》


 【注释】
 ①叶公:楚国贵族,姓沈,名诸梁,字子高,封于叶(现河南省叶县)。②牖:窗户。③还:回头,转身。走:跑。④五色:原指青、黄、赤、白、黑五种颜色,这里指人的面部表情。无主: 不能自主, 不能控制。
 【意译】
 叶公沈子高非常喜欢龙。在他的房屋里,梁柱上雕着龙,门窗上刻着龙,墙壁上画着龙,甚至衣服被帐上也都绣上了龙的图案。叶公好龙出了名,最后被天上的龙知道了,便下降到叶公家里。龙头从窗口伸进来,龙尾巴拖在庭堂里。叶公一看见是真龙,登时吓得魂飞魄散,惊恐万状,转身就拼命向外逃跑。其实叶公并不是真的喜欢龙,他喜欢的是似龙非龙的假龙。
 【解说】
 叶公名为好龙,其实怕龙。他所喜爱的是各种假龙,而一旦真龙出现就使他现出了怕龙的原形。因此他的好龙只是一种表面的假象。这则寓言原是孔子的学生子张用来讥讽鲁哀公“非好士也,好夫似士而非士者也”的,后人常用来讽刺那些表里不一、言行不一的现象。叶公是不是有意装出好龙的样子来骗人的呢?其实倒也不一定。他虽然爱好龙到了着迷的程度,但他却从来没有见过真龙。因此他的爱好显然没有经过实践的检验,而只是生发于通过传说和想象建立起来的个人意象之中。因此,叶公的好龙也许是真诚的,但他并不了解所好之龙的实质。及至真龙下降,反落得失魂落魄。
 【相关名言】
 曲木恶绳。

——王符


 外观往往和事物的本身完全不符,世人却容易为表面的装饰所欺骗。

——英国·莎士比亚


 闪光的东西不一定是金子。

——苏联·列宁


寓言《叶公好龙》全文和鉴赏 - 可可诗词网

叶公好龙

 叶公子高好龙,钩以写龙,凿以写龙,屋室雕文以写龙。于是天龙闻而下之,窥头于牖,施尾于堂。叶公见之,弃而还走,失其魂魄,五色无主。是叶公非好龙也,好夫似龙而非龙者也。


 ——《新序·杂事五》


 叶公自诩好龙,衣带钩上刻画着龙,洒具(“凿”同“爵”,古时酒器)上刻画着龙,卧室里凡是雕画花纹的地方都装饰着龙。但待到真龙来了,他却吓得魄落魂飞,六神无主。故事叙述得十分生动,结尾处点出了主旨,揭露了叶公名曰爱龙,实则怕龙的虚伪面目。
 这则故事《太平御览》说它源出于《申子》,据说原是孔子的学生子张借来讥刺鲁哀公的。时称鲁哀公爱惜和尊重人才,子张不远千里前往拜见。但一连等了七天,鲁哀公却不肯出来会见。子张于是托人传话批评鲁哀公说:“君之好士也,有似叶公子高之好龙也”,“好夫似士而非士者也”。这个故事因富于形象和讽刺力而广为流传。时至今日,人们还往往用来嘲讽那些说得好听,做得差劲,竭力装饰自己,借以欺世盗名的人;或者嘲讽那些言是行非、表里不一的两面派人物。
 本文的主要写作特色是成功地运用了欲抑先扬的对比手法。先极写叶公好龙,“钩以写龙,凿以写龙,屋室雕文以写龙,”采用的是夸饰辞格;然后极写叶公怕龙,“弃而还走,失其魂魄,五色无主”,形成极大的反差,从而使叶公的形象很鲜明。

典故“叶公好龙”的出处、意思和举例 - 可可诗词网

叶公好龙

典源出处 汉·刘向 《新序》卷五:“子张见鲁哀公,七日而哀公不礼,托仆夫而去,曰:‘臣闻君好士,故不远千里之外,犯霜露,冒尘垢,百舍重趼不敢休息以见君,七日而君不礼。君之好士也,有似叶公子高之好龙也。叶公子高好龙,钩以写龙,凿以写龙,屋室雕文以写龙,于是天龙闻而下之,窥头于牖,施尾于堂。叶公见之,弃而还走,失其魂魄,五色无主。是叶公非好龙也,好夫似龙而非龙者也。今臣闻君好士,故不远千里之外以见君,七日不礼,君非好士也,好夫似士而非士者也。’”

释义用法 叶公子高喜欢龙,在他的住处到处画龙,雕龙,而当真龙出现在他面前时,他却吓得失魂落魄。子张以此作比喻,指责鲁哀公好士就像叶公好龙一样。后以此典形容名义上喜爱某人或某事物,实际上并非真的喜爱。

用典形式

【叶龙】 唐·温庭筠:“叶龙图矢矫,燕鼠笑胡卢。”

【好龙】 清·黄景仁:“献马客多金长价,好龙人少画销烟。”

【画龙】 唐 · 高适:“画龙俱在叶,宠鹤先归卫。”

【好真龙】 宋·辛弃疾:“郑贾正应求死鼠,叶公岂是好真龙。”清 ·王士禛:“地下子高应一笑,世间谁解好真龙?”

【叶公好龙】 清 ·翁照:“叶公空好龙,见龙乃张皇。”

【牖下窥龙】 宋·王安石:“蕉中得鹿初疑梦,牖下窥龙稍眩真。”

【真龙反惊叶】 宋·王安石:“伪凤易悦楚,真龙反惊叶。”

【描龙不叶公】 明 ·徐谓:“谁能相马如薪者,若个描龙不叶公。”


“叶公好龙”的意思,出处,故事 - 可可诗词网

叶公好龙

典出西汉·刘向《新序·杂事》一书,书中把叶公描绘成表面爱龙,实际怕龙,表里不一的人。其实,这是后人附会出来的。

据史料记载,叶公(叶: 原读shè,人的姓氏。现由于习惯的原因,人们往往把“叶”读成yè)姓沈,名诸梁,字子高,春秋时楚国贵族,楚平王五年(前524年)被封为叶县尹,因当时楚国称邑宰皆为公,故沈诸梁又号叶公。

叶公擅书画,尤以画龙见长,但绝非“好龙”而又“畏龙”的平庸之辈。叶公治叶期间,十分关心农田水利建设,修筑了东、西二陂,比战国末年秦人修筑的郑国渠还早200多年。

叶公还是一位颇有见地的政治家。孔子到楚国去,路经叶邑,曾和叶公就为政之道进行切磋,孔子称赞叶公有独到之处。叶公在平定白公之乱后,曾身兼楚国的令尹和司马,可谓集权贵于一身。但他在协助惠王整肃朝政后,即让位于他人,告老还乡,落叶归根。正由于叶公一生深得民心,他的子孙们改沈姓为叶姓,以示为叶公之后。如今,叶氏的后裔已历60余世,足迹遍及海内外。叶公的墓冢就在今河南省叶县旧县镇西北的沣河畔,当地的诸梁村,便是后人为纪念叶公而定名的。


叶公好龙 - 唐诗典故 - 可可诗词网

叶公好龙

 【出典】 汉·刘向《新序》卷五《杂事》:“君之好士也,有似叶公子高之好龙也。叶公子高好龙,钩以写龙,凿以写龙,屋宇雕文以写龙。于是夫龙闻而下之,窥头于牖,拖尾于堂。叶公见之,弃而还走,失其魂魄,五色无主。是叶公非好龙也,好夫似龙而非龙者也。”
 【释义】 春秋时,子张以叶公好龙反被真龙吓跑的故事,讽刺鲁哀公并非真正好士。后以叶公好龙比喻并非真的喜好,并用作咏画、咏龙、咏才士的典故。
 【例句】 ①叶龙图夭矫,燕鼠笑胡卢。(温庭筠《病中书怀呈友人》6732)这里谦以叶公所绘之龙自比,自嘲空有夭矫之态。②叶公好尚浑疏阔,忽见真龙几丧明。(郑谷《兵部卢郎中光济借示诗集以四韵谢之》7753)这里以“叶公”见到“真龙”比喻自己见到卢郎中的诗,谓卢诗之超绝使己感到震惊。③惠我双龙不言价,等闲不敢将悬挂。恐是叶公好假龙,及见真龙却惊怕。(齐己《谢徽上人见惠二龙障子以短歌酬之》9591)这里用“叶公好龙”典赞美徽上人所赠双龙障子上的画龙形象逼真,栩栩如生。

寓言“叶公好龙”注释、翻译和解说 - 可可诗词网

叶公好龙

 叶公子高好龙,钩以写龙,凿以写龙,屋室雕文以写龙。于是天龙闻而下之,窥头于牖,施尾于堂。叶公见之,弃而还走,失其魂魄,五色无主。是叶公非好龙也, 好夫似龙而非龙者也。

——《新序·杂事第五》


 【注释】
 ①叶公:楚国贵族,姓沈,名诸梁,字子高,封于叶(现河南省叶县)。②牖:窗户。③还:回头,转身。走:跑。④五色:原指青、黄、赤、白、黑五种颜色,这里指人的面部表情。无主: 不能自主, 不能控制。
 【意译】
 叶公沈子高非常喜欢龙。在他的房屋里,梁柱上雕着龙,门窗上刻着龙,墙壁上画着龙,甚至衣服被帐上也都绣上了龙的图案。叶公好龙出了名,最后被天上的龙知道了,便下降到叶公家里。龙头从窗口伸进来,龙尾巴拖在庭堂里。叶公一看见是真龙,登时吓得魂飞魄散,惊恐万状,转身就拼命向外逃跑。其实叶公并不是真的喜欢龙,他喜欢的是似龙非龙的假龙。
 【解说】
 叶公名为好龙,其实怕龙。他所喜爱的是各种假龙,而一旦真龙出现就使他现出了怕龙的原形。因此他的好龙只是一种表面的假象。这则寓言原是孔子的学生子张用来讥讽鲁哀公“非好士也,好夫似士而非士者也”的,后人常用来讽刺那些表里不一、言行不一的现象。叶公是不是有意装出好龙的样子来骗人的呢?其实倒也不一定。他虽然爱好龙到了着迷的程度,但他却从来没有见过真龙。因此他的爱好显然没有经过实践的检验,而只是生发于通过传说和想象建立起来的个人意象之中。因此,叶公的好龙也许是真诚的,但他并不了解所好之龙的实质。及至真龙下降,反落得失魂落魄。
 【相关名言】
 曲木恶绳。

——王符


 外观往往和事物的本身完全不符,世人却容易为表面的装饰所欺骗。

——英国·莎士比亚


 闪光的东西不一定是金子。

——苏联·列宁


杂文《叶公好龙》鉴赏 - 可可诗词网

叶公好龙

 子张见鲁哀公,七 日 而哀公不礼。托仆夫而去。曰:“臣闻君好士,故不远千里之外,犯霜露,冒尘垢,百舍重趼,不敢休息以见君。七日而君不礼。君之好士也,有似叶公子高之好龙也。
 “叶公子高好龙,钩以写龙,凿以写龙,屋室雕文以写龙。于是天龙闻而下之。窥头于牖,施尾于堂。叶公见之,弃而还走(11),失其魂魄,五色(12)无主。是(13)叶公非好龙也,好夫似龙而非龙者也。
 “今臣闻君好士,故不远千里之外以见君,七日不礼。君非好士也,好夫似士而非士者也。《诗》曰: ‘中心藏之,何日忘之。’(14)(15)托而去。”
 

(《新序·杂事五》)


 注释 ①子张——春秋末年陈国人,孔子的弟子。鲁哀公——鲁国君主,名姬蒋,公元前494—前468年在位。死后谥为哀公。②不礼——不能以礼相待。③托仆夫——(把话)托咐给车夫。④去——离开。⑤犯——与下句“冒”互文见义,犹如“顶着”。⑥百舍重趼——古代30里为一舍,百舍,虚指,形容路途遥远。趼(jian): 同茧。重趼,脚上走出一层层厚茧,形容一路艰辛。⑦叶公子高——本名沈诸梁,字子高,春秋时楚国的贵族,做过叶(今河南叶县南)令,故称叶公。⑧钩——衣带钩,衣服上的装饰品。凿——为“爵”的假借字。爵:酒杯。或说钩、凿是两种木工工具。雕文——雕饰,图案。写——画。这三句从三个不同侧面极力形容叶公的生活圈子里处处可见龙饰的情状,是他“好龙”的具体形象化。⑨窥头于牖——把头伸进窗户窥探。牖(you):窗户。⑩施(yi)——蔓延,延续。或作“拖”,也可通。(11)还走——回头就跑,形容其害怕真龙的情态。(12)五色——这里指神色。(13)是——这。本处可活译为“由此看来”。(14)中心藏之,何日忘之——语出《诗经·小雅·𨻥桑》,意谓永记不忘。(15)敢——自谦之词,含有“冒昧”之意。
 赏析 刘向《新序》一书,原本辑录体着作,多为春秋战国及秦汉间的故事轶闻。《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说它“大抵采百家传记,以类相从,故颇与《春秋》内外传、《战国策》、《太史公书》互相出入。”他编着此书,意在“正纪纲,迪教化,辨邪正,黜异端,以为汉规鉴”。所以,其内容超出了一定的时代局限,给人以启迪;其中一些篇章,颇有当今杂文的格局。即如这篇《叶公好龙》,世代传誉的大抵是掐头去尾后的纯寓言故事,殊不知,它的原貌并非寓言,而是借助寓言来形象说理,是一篇既有鲜明形象又有严密逻辑力量的杂文。
 文章客观叙事仅“子张见鲁哀公,七日而哀公不礼,托仆夫而去”三句,以下便全是子张的托语议论。舍去三句,议论失去了客观的凭借,议论的由头,再多写则喧宾夺主,抢了议论的地盘。这样开头,好象为射箭树起一个靶子,下面文章便是对靶射箭了。射箭又有射箭的艺术。本文妙在箭放弦上却先引而不发,直到理明意透,才弓满射击,命中靶心。子张本欲讥刺哀公“好士”的虚伪招摇作风,却从“闻君好士”的赞美说起,说闻者(即子张自己)怎样如饥似渴而又真心实意地不远千里,“不敢休息以见君”却被冷落的情景,接着虚虚实实地道出“君之好士也,有似叶公子高之好龙也”,流露出一种失望情绪,也引逗读者进入一种期待境界。然后悠然说开了“叶公好龙”的故事,绘声绘色,娓娓动听。子张为叶公画像,也就是为哀公图貌,画了叶公也便画了哀公,就是不下任何断语,人们也不难想象哀公那虚伪好士的丑态。但子张在再度重述不远千里以见君而七日不礼,让哀公入彀以后,猝不及防地来了一声断喝: “君非好士也,好夫似士而非士者也。”可谓掷地有声,痛快淋漓,极具讽刺批评力量,真不知哀公当时听了有何面目?
 文章简洁,辞理扼要,尤其叶公仅仅喜欢假龙而见真龙却失魂落魄回头逃跑的滑稽相鲜明生动,深藏哲理,传出一种形象说理的神效。此外,哀公“七日不礼”的傲慢行为与子张“犯霜露、冒尘垢,百舍重趼,不敢休息以见君”的竭诚态度形成尖锐的反照,前后两次对比反复,也具有很重的讽刺意味。再加所有议论都托他人代言,不作正面辩说,不仅加强了对哀公不真好士的义愤情绪,还使文章又多了一层曲致。文虽短,涵咏长。它岂止给了假好士者沉沉一击,不是也对社会生活中一切叶公好龙哀公好士之类的虚伪病灶下了一次针砭吗?
叶公好龙

叶公好龙

汉·刘向《新序·杂事第五》:“叶公子高好龙,钩以写龙,凿以写龙,屋室雕文以写龙,于是夫龙闻而下之,窥头于牖,施尾于堂。叶公见之,弃而还走,失其魂魄,五色无主。是叶公非好龙也,好夫似龙而非龙者也。”后以此典指只表面上爱好,而并非真的爱好。辛弃疾《瑞鹧鸪·乙丑奉祠归》:“郑贾正应求死鼠,叶公岂是好真龙。”

☚ 揶揄鬼   叶间题字 ☛

叶公好龙

比喻只是表面而非真正爱好某物。《后汉书·崔骃传》: “公爱班固而忽崔骃,此叶公好龙也。试请见之。”
●汉刘向《新序·杂事》: “叶公子高好龙,钩以写龙,凿以写龙,屋室雕文以写龙。于是天龙闻而下之,窥头于牖,施尾于堂。叶公见之,弃而还走,失其魂魄,五色无主。是叶公非好龙也,好夫似龙而非龙者也。” 叶公子高: 春秋中期楚将领。牖(you): 窗。五色: 指神色。相传春秋时楚国叶公子高喜爱龙,而看见真龙却又惊慌躲避。

叶公好龙yègōng-hàolóng

典出西汉·刘向《新序·杂事》一书,书中把叶公描绘成表面爱龙,实际怕龙,表里不一的人。其实,这是后人附会出来的。
据史料记载,叶公(叶: 原读shè,人的姓氏。现由于习惯的原因,人们往往把“叶”读成yè)姓沈,名诸梁,字子高,春秋时楚国贵族,楚平王五年(前524年)被封为叶县尹,因当时楚国称邑宰皆为公,故沈诸梁又号叶公。
叶公擅书画,尤以画龙见长,但绝非“好龙”而又“畏龙”的平庸之辈。叶公治叶期间,十分关心农田水利建设,修筑了东、西二陂,比战国末年秦人修筑的郑国渠还早200多年。
叶公还是一位颇有见地的政治家。孔子到楚国去,路经叶邑,曾和叶公就为政之道进行切磋,孔子称赞叶公有独到之处。叶公在平定白公之乱后,曾身兼楚国的令尹和司马,可谓集权贵于一身。但他在协助惠王整肃朝政后,即让位于他人,告老还乡,落叶归根。正由于叶公一生深得民心,他的子孙们改沈姓为叶姓,以示为叶公之后。如今,叶氏的后裔已历60余世,足迹遍及海内外。叶公的墓冢就在今河南省叶县旧县镇西北的沣河畔,当地的诸梁村,便是后人为纪念叶公而定名的。

叶公好龙yèɡōng-hàolóng

比喻口头上喜爱某事物,实际上并不喜爱,甚至惧怕。
【注意】“好”这里不读hǎo。
故事传说古代有位叫叶子高的人自称很喜欢龙,家里到处画满了龙。天上的龙听说了,就下凡到他家里,头从窗户探进室内,尾巴拖在堂上(古代正房门、窗之外为堂,之内为室)。叶公见了,吓得失魂落魄,六神无主。

叶公好龙yè gōng hào lóng

〈成〉比喻表面上或嘴上说是喜欢某事物而实际上并不喜欢。
【提示】“好”在这里现读hào,不读hǎo。

叶公好龙

叶公爱好假龙而惧怕真龙的寓言故事。汉刘向《新序·杂事》:“叶公子高好龙,钩以写龙,凿以写龙,屋室雕文以写龙。于是天龙闻而下之,窥头于牖,施尾于堂。叶公见之,弃而还走,失其魂魄,五色无主。是叶公非好龙也,好夫似龙而非龙者也。”后喻表面上爱好某事,实际上惧之。 《后汉书·崔骃传》:“公爱班固而忽崔,此叶公之好龙也。”明王世贞《弇州山人四部稿》一二八《与魏允中》:“叶公好龙,畏其真者,世眼, 并以废之, 足下之不遇, 固知其所也。”

叶公好龙yè gōng hào lóng

春秋时代,楚国叶地(今河南叶县)有个贵族,自称叶公,很喜欢龙。他家里凡是可以用来钩画、凿刻、雕花的地方,都刻画上龙。天上的真龙听说后很感动,便下降到叶公家里,从窗口把头伸进来,尾巴一直拖到客厅上。叶公一见,吓得魂飞魄散,面如土色,回头便跑。原来叶公并不是喜欢真龙,只是喜欢那种表面上象龙的假龙罢了(事见《新序·杂事》)。后用“叶公好龙”比喻表面上似乎喜欢某种事物,实际上并非真正爱好它。明·王世贞《与魏允中》;“叶公好龙,畏其真者,世眼䀜?,并以废之,足下之不遇,固知其所也。”毛泽东《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嘴里天天说‘唤起民众’,民众起来了,又害怕得要死,这和叶公好龙有什么两样。”

叶公好龙

口是心非

叶公好龙

叶公喜欢飞龙。比喻表面爱好某种事物,实际并非真正爱好。春秋时,孔子的学生子张听说鲁哀公好士,慕名前去拜见。去了几天,鲁哀公没有以礼相待,子张愤然离去。临走时,他对哀公的仆夫说:“楚国叶公子高非常喜欢龙,在他家里,衣钩上画着龙,酒杯上画着龙,梁柱上也雕刻着各式各样的龙。天上的真龙深受感动,于是下来拜访叶公。龙体十分庞大,头伸进窗户里,尾巴一直伸到院中。叶公见到真龙,竟然吓得魂不附体,面如土色,抱头逃窜了。”子张接着说:“哀公就像这位叶公,并非真的好士,而是喜好似士非士之人。”(见汉·刘向《新序·杂事》)

爱好

爱好

喜(喜好) 耽 甘 嗜(嗜爱) 爱 好(好慕;乐好)
爱好与厌恶:爱恶
爱好和崇尚:好尚 嗜尚 趋尚
志趣好尚:志好
当时的好尚:时宜
志趣爱好:理尚
各有各的爱好:各有所好 好尚各异 鸱鸦嗜鼠
不同的人爱好各不相同:乐山乐水 乐山爱水 乐水乐山 智水仁山 知者仁山 知水仁山 仁山智水
平素爱好:雅好
素来爱好:雅爱
素所嗜爱:宿好
喜爱崇尚:爱尚
非常爱好:笃好 酷好 酷爱 酣嗜
酷爱读书,与书为伴:枕借经史 枕经借书
深切爱好:耽嗜
特别爱好:耽好 酷耽
极其爱好:耽乐 耽嗜
爱好不舍:流爱
爱好广泛而无专长特长:爱博不专
口头上说爱好某事物,实际上并不真爱好:叶公好龙 叶公好尚
爱好少:寡爱
什么喜好或嗜好也没有,性格单调,爱好不广:泊无所好
没有任何喜好或嗜好:一无所好
(对某种事物具有浓厚的兴趣:爱好)

另见:喜爱 喜好 兴趣 迷恋 ︱厌恶厌恨

☚ 爱好   各种爱好 ☛

叶公好龙yè gōng hào lóng

Lord Ye’s love ofdragons—professed love of what one really fears;insincere love for things
❍ 嘴里天天说“唤起民众”,民众起来了又害怕得要死,这和~有什么两样! (《毛泽东选集》42) To talk about “arousing the masses of the people”day in and day out and then to be scared todeath when the masses do rise—what difference isthere between this and Lord Ye’s love of dragons?/不要重复~那个故事,讲了多少年的社会主义,临到社会主义跑来找他,他又害怕起来了。(《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 142) The story of Lord Ye who professed tolove dragons should not be repeated,one must notjust talk about socialism for years and then suddenlyturn pale when socialism comes knocking at the door.

叶公好龙ye gong hao long

Lord Ye’s love of dragons—professed love of what one really fears

叶公好龙yè ɡōnɡ hào lónɡ

比喻表面上爱好某事物,但并不是真正爱好,甚至对其有畏惧情绪。professed love of what one really fears, insincere love for things

叶公好龙

寓言。《新序·杂事》:“叶公子高好龙,钩以写龙,凿以写龙,屋室雕文以写龙。于是天龙闻而下之,窥头于牖,施尾于堂。叶公见之,弃而还走,失其魂魄,五色无主。是叶公非好龙也,好夫似龙而非龙者也。”这则寓言讽刺名不符实、口是心非、表里不一的人。

叶公好龙yè gōng hào lóng

【解义】外表上喜好某事物,虚言爱好,但非事实,甚至是畏惧它。
【典故】春秋时,楚国叶地有个贵族,字子高,自称叶公。他非常喜欢龙,他住的屋子墙上画龙,门窗雕龙,日用器皿绘着龙。天上真龙听说人间有人如此爱龙,很受感动。有一天,便下降到叶公家中,将头从窗口伸进去,硕大的龙尾一直拖到堂屋里。叶公见了吓得魂飞魄散,面如土色。原来他喜好的并非真龙,而是那似龙非龙的假龙。(《新序·杂事二五》)
【用法】形容人轻浮无实,或说话似是而非,可用此语。
【例句】小李是个~似的人物,他自称是个摄影家,但他外出拍片只是摆摆样子,作品不多。
【近义】口是心非
【反义】名副其实、爱不释手

叶公好龙yè gōng hào lóng

叶(旧读she)公喜好龙,龙真的来了,他却吓得面无人色。比喻表面爱好某种事物,而实际上并不是真正爱好。汉·刘向《新序·杂事五》:“叶公子高好龙,钩以写龙,凿以写龙,屋室雕文以写龙,于是天闻龙而下之,窥头于牖,拖尾于堂。叶公见之,弃其还走,失其魂魄,五色无主。是叶公非好龙也,好夫似龙而非龙者也。”

叶公好龙

春秋时,陈国(今河南省东部和安徽省一部分)的子张听说鲁国(今山东省西南部)的君王哀公爱结交读书人,便长途跋涉来到鲁国,希望在鲁哀公手下找一份好的差事。
子张到鲁国的都城曲阜后,过了七天,鲁哀公还没接见他。于是他编了一个故事,让人传给鲁哀公。
故事的大意是这样的:
古时候,楚国叶(今属河南省)有个贵族名叫沈诸梁,人称叶公。此人最爱好的是龙。他家有许许多多用曲尺描画的龙,用凿刀刻画成的龙。从外屋到里屋,到处雕了花纹来摹拟龙。连各种用品像杯、盘、碟、茶几、衣服、被帐、座垫等等,也都有龙的图案。叶公就生活在周围都是龙的环境中,整天欣赏各式各样的龙的模样。他这样爱好龙,远近都闻名。
这件事终于让真龙知道了。它非常感动,决定亲自去向叶公表示谢意。真龙飞到叶公家里,把头探到窗户里来,尾巴拖在厅堂上。
叶公虽然一天到晚生活在龙的环境中,但却未曾见过真龙。一见真龙,顿时大惊失色,魂飞魄散,躲开龙转身就跑。
故事完了,子张又评论说:“原来,叶公所爱好的,只是画出来、刻出来的假龙,而不是货真价实的真龙!”
很明显,子张借这个故事,来讽刺鲁哀公只是表面上爱结交读书人,实际上并非真的要重用读书人。
这是战国时流传下来的一则寓言故事。后来,人们就概括出“叶公好龙”的成语,用来表示某些人表面上爱好某种事物,但并非真正爱好它,到真正接触它的时候,反而畏惧它了。

叶公好龙yè ɡōnɡ hào lónɡ

叶:旧读shè。叶公:春秋时楚国贵族,名子高,封于叶地(今河南叶县)。好:喜好。汉·刘向《新序·杂事》记载,特别喜爱龙,家里到处都描摹、刻画着龙的图样。真龙知道后来到他家,从窗外探进头来,叶公吓得魂不附体地逃走了。比喻表面上爱好某物,真正面对时反而害怕。
【例】嘴里天天说“唤起民众”,民众起来了又害怕得要死,这和~有什么两样!(毛泽东《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注〕“好”读hào。

叶公好龙yè ɡōnɡ hào lónɡ

【释义】比喻表面上爱好某事物,其实并不真爱好。
??(春秋)?? ?, ?(楚)???? ???(叶子高)?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例句】1.他虽然口头上标榜道义,但实际上只是叶公好龙而已。
?? ?? ???? ??? ???? ??? ???? ???????.
2.他天天说自己喜欢游泳,但上游泳课的时候却不敢下水,同学们都说他是叶公好龙。
?? ?? ??? ????? ?? ?????? ?? ???? ???. ??? ?? ?? ??? ??? ??? ???.
【近义词】表里不一 言不由衷
【反义词】名副其实 名实相符
【注意】好hào? hǎo? ?? ??.

叶公好龙yè ɡōnɡ hào lónɡ

叶公:春秋楚国贵族,名子高,封于叶(今河南叶县)。比喻表面上爱好某种事物,实际上并不真正理解,甚至害怕反对。毛泽东《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嘴里天天说‘唤起民众’,民众起来了又害怕得要死,这和~有什么两样!”
〔出处〕汉·刘向《新序·杂事》:“叶公子高好龙,钩以写龙,凿以写龙,屋室雕文以写龙。于是天龙闻而下之…… 叶公见之,弃而还走,失其魂魄,五色无主。”
〔辨析〕叶,旧读shè;好,不能读hǎo。

表面上的爱好,而不是真的爱好叶公好龙

格式 掌故式。
释义 好犺à狅:喜好。
出处 汉·刘向《新序·杂事》:“叶公子高好龙,钩以写龙,凿以写龙,屋室雕文以写龙。于是天龙闻而下之,窥头于牖,施尾于堂。叶公见之,弃而远走,失其魂魄,五色无主。是叶公非好龙也,好夫似龙而非龙者也。”
举例 叶公好龙,畏其真者,世眼曶曶,并以废之,足下之不遇知,固其所也。(明·王世贞《与魏允中》)

叶公好龙yè gōng hào lóng

好:喜好。比喻表面上爱好某种事物,实际上并不真的喜爱,甚至还畏惧它。
〔例〕有些人嘴里说“欢迎批评”,如果真的给他们提上几条意见,他们轻则漠然置之,重则打击报复,这和~有什么区别呢?
【提示】“好”在这里不读hǎo。

叶公好龙yègōng-hàolóng

叶:旧读shè。汉·刘向《新序·杂事》:“叶公子高好龙,钩以写龙,凿以写龙,屋室雕文以写龙。于是天龙闻而下之,窥头于牗,施尾于堂。叶公见之,弃而还走,失其魂魄,五色无主。”❶后以“叶公好龙”比喻名义上爱好某种事物,实际上并不理解它或需要它,甚至害怕它真正出现。
❷又有“叶公好龙而真龙现”一语。其中的“叶公好龙”指对某事物专心一意地喜爱。全句指爱好之心专一,必能如愿以偿。

叶公好龙yè ɡōnɡ hào lónɡ

解释 好:喜爱。比喻表面上爱好某事物,实际上并不真的爱好它。
出处 汉·刘向《新序·杂事五》:“叶公子高好龙,钩以写龙,凿以写龙,屋室雕文以写龙。于是天龙闻而下之,窥头于牖,施尾于堂。叶公见之,弃而还走,失其魂魄,五色无主。是叶公非好龙也,好夫似龙而非龙者也。”
孔子的弟子子张拜见鲁哀公,等了七天鲁哀公都没有以礼相见,于是子张离开鲁国,离开时托仆人带话给鲁哀公说:“我听说君王您敬爱读书人,所以不远千里,顶着白霜和露水,冒着灰尘和污垢,走了一百里路才住宿一次,脚上磨出了层层老茧,走到以后自己不敢休息,马上拜见您,但过了七天您都没有接见。看来,您所标榜的喜爱读书人,就像公子叶高喜欢龙一样,是表面现象。公子叶高喜欢龙,他家里的器物上以及房屋卧室到处都画着龙。真龙听说后于是从天上下来,头从窗户中伸进来看,尾巴拖曳到了堂屋。叶公一见,吓得失魂落魄、六神无主,转身就跑。这位叶公并非真的喜欢龙,而是喜欢那像龙其实又不是龙的东西。现在我听说您喜欢士人,于是不远千里来见您,但是您七天都不接见,可见您并非真的喜欢读书人,您喜欢的是那像读书人其实并不是读书人的人。《诗经》里说:‘心里埋藏着它,哪一天能忘掉它?’我冒昧托人转告上面这些话,然后离开鲁国。”
近义 虚情假意
反义 表里如一
例句
他是一个叶公好龙的人,你一旦真要他这样干的时候,他又不干了。

叶公好龙yè ɡōnɡ hào lónɡ

叶公喜欢龙。《新序·杂事五》载,春秋时有个叶公非常喜欢龙,家里到处画着龙。真龙听说后就来到他家,谁知叶公见了真龙竟吓得魂不附体。原来叶公喜欢的是似龙非龙的东西。
❶ 后因以比喻表面上爱好某事物,实际上并非真正爱好,相反还有点害怕。
❷ 有时也指因真心喜爱而如愿以偿。《南史·郑鲜之传》:“昔叶公好龙而真龙见,燕昭市骨而骏足至。”叶: 旧读shè。

叶公好龙yè ɡōnɡ hào lónɡ

【解义】 外表上喜好某事物,虚言爱好,但非事实,甚至是畏惧它。
【典故】 春秋时,楚国叶地有个贵族,字子高,自称叶公。他非常喜欢龙,他住的屋子墙上画着龙,门窗雕着龙,日用器皿绘着龙。天上真龙听说人间有人如此爱龙,很受感动。有一天,便下降到叶公家中,将头从窗口伸进去,硕大的龙尾一直拖到堂屋里。叶公见了吓得魂飞魄散,面如土色。原来他喜好的并非真龙,而是那似龙非龙的假龙。(《新序·杂事二五》)
【用法】 形容人轻浮无实,或说话似是而非,可用此语。
【例句】 小李是个~似的人物,他自称是个摄影家,但他外出拍片也只是摆摆样子,作品不多。
【近义】 口是心非、心口不一
【反义】 名副其实、爱不释手

叶公好龙yè ɡōnɡ hào lónɡ

这是西汉刘向《新序·杂事》中的寓言故事: 春秋时楚国有个人封在叶(旧读shè)地,称为叶公。叶公酷爱龙,住的屋子里到处画着刻着龙的形象。天上的真龙知道了,来到他家,他一见,吓得魂都没了。后来就用“叶公好龙”比喻表面上好像喜欢,实际上并不真喜欢,甚至害怕。秋明《传统与自由之我见》:“人们对传统的热衷,其实大多、也确实应该是~式的。没有几个人真的愿意回到没有电灯和自来水的时代。”

叶公好龙ye gong hao long

叶:旧读she。好:爱好。比喻表面上爱好它,实际上并不是真正爱好。语本汉·刘向《新序·杂事》:叶公子高很喜爱龙,家里到处都画着龙。天上的龙知道了,就来到他家,把龙头伸进窗口往里看,龙尾拖在堂屋上。叶公见了吓得失魂落魄,面无人色。
【近】表里不一口是心非
【反】表里如一
【注意】好,不读hao。

叶公好龙Yègōng-hàolóng

叶(旧读shè)公:名子高,春秋时楚国贵族。好:喜好。汉·刘向《新序·杂事》记载:“叶公子高好龙,钩以写龙,凿以写龙,屋室雕文以写龙。于是天龙闻而下之,窥头于牖(窗户),施尾于堂。叶公见之,弃而还走,失其魂魄,五色无主。”今比喻表面上似乎喜爱某事物,实际上并不真正爱好,甚至惧怕。
【例】 嘴里天天说“唤起民众”,民众起来了又害怕得要死,这和叶公好龙有什么两样!(毛泽东《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提示】“好”在这里不读“好坏”的“好(hǎo)”。

K3N1【叶公好龙】yè gōng hào lóng

比喻口头自称爱好某事物,实际上并不真正爱好,甚至害怕。好:喜好。汉代刘向《新序·杂事》记载:古时有个叫叶公的人,特别喜欢龙,家里用的东西都画上龙,屋子内外也刻上龙。天上真龙知道后,就来到叶公家,龙刚从窗外把头探进来,叶公一见就吓得逃走了。

叶公好龙yègōng-hàolóng

〔主谓〕 叶(原读shè)公,春秋时楚国贵族,名子高,封于叶,因称。比喻表面上喜好某事物,实际并非如此。语本汉·刘向《新序·杂事》:“叶公子高好龙,钩以写龙,凿以写龙,居室雕文以写龙。于是天龙闻而下之……叶公见之,弃而还走,失其魂魄,五色无主。是叶公非好龙也,好夫似龙而非龙者也。”孔捷生《大林莽》:“但此时此刻,豪言壮语变得有点贬值。是自己~,被困难吓倒了?”
※ 好,不读作hǎo。
△ 贬义。多用于描写某些言行不一的人。
【近义】弄虚作假
〖反义〗爱屋及乌

叶公好龙yè gōng hào lóng

叶:旧读shè。汉·刘向《新序·杂事》:“叶公子高好龙,钩以写龙,凿以写龙,屋室雕文以写龙。于是天龙闻而下之,窥头于牖,施尾于堂。叶公见之,弃而还走,失其魂魄,五色无主。是叶公非好龙也,好夫似龙而非龙者也。”比喻表面上似乎喜爱某事物,实际上并不真正爱好它。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26 13:26: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