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吴伟业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吴伟业(1609—1672)

明末清初太仓人,祖籍昆山。字骏公,号梅村、鹿樵生、灌隐主人、大云道人等。吴琨子,张溥弟子。复社成员。明崇祯四年(1631 年)榜眼。授翰林院编修。十年任东宫讲读官,十二年迁南京国子监司业。次年升中允、谕德。十六年迁左庶子。南明弘光元年(1645 年)授少詹事,辞归隐居。清顺治十年(1653 年)被迫出仕,授秘书院侍讲,修太祖、太宗《圣训》,十三年迁国子监祭酒。次年母丧归。卒以僧服葬于苏州玄墓山。善山水,与董其昌、王时敏等为画中九友。博通经史,诗古文辞及传奇、杂剧皆称能手,尤以诗名。学长庆体自成新吟,世称梅村体。长于歌行纪事,《圆圆曲》等可称诗史,开创娄东诗派,与钱谦益、龚鼎孳并称江左三大家。作有传奇《秣陵春》、杂剧《临春阁》《通天台》等。辑有《太仓十子诗选》等。著有《梅村集》《梅村家藏稿》《春秋地理志》《绥寇纪略》《春秋氏族志》《复社纪事》等。

2

(词)明·吴伟业

落拓江湖常载酒,十年重见云英。

依然绰约掌中轻。

灯前才一笑,偷解砑罗裙。

薄倖萧郎憔悴甚,此生终负卿卿。

姑苏城上月黄昏。

绿窗人去住,红粉泪纵横。

(词)明·吴伟业

苦竹编篱茅覆瓦,海田久废重耕。

相逢还说廿年兵。

寒潮冲战骨,野火起空城。

门户凋残宾客在(《词汇三编》作「宾主在」。),凄凉诗酒侯生。

西风又起不胜情。

一篇思旧赋,故国与浮名。


1

(词)明·吴伟业

园林晚霁,池塘新涨,明月窥人缥缈。

万木阴森穿影过⑴,惊噪起、一群山鸟。

纤云暗度,银河斜转,露湿桂花香悄。

少年此夜不须眠,把铁笛、横吹到晓。


1

(词)明·吴伟业

人离别。屏上小山凄绝。

欲寄相思教谁说。梧桐初下叶。

窗外绿鬟轻撇。立尽閒阶周折。

慢把罗帏向前揭。早是愁时节。


1

(词)明·吴伟业

踏翠寻芳,柳条二月春风半。

泰娘家在画桥西,有客金钱宴。

道是留侬可便,细沈吟、回眸顾盼。

绣帘深处,茗碗炉烟,一床弦管。

惜别匆匆,明朝约会新亭馆。

扁舟载酒问婵娟,蓦地风吹散。

此夜相思岂惯。

孤枕宿、黄芦断岸。

严城钟鼓,冻雨残灯,披衣长叹。


1

(词)明·吴伟业

细骨珊珊,指尖拂处娇弦语。

著水撩人,点点飞来雨。

扑罢流萤,帐底轻风举。

眠无主。

误黏玉体,印得红丝缕。


1

(词)明·吴伟业

江山一派。

换出琼瑶界。

冻合滩舟因访戴。

沽酒南村谁卖。

草堂风雪双扉,画图此景依稀。

再补吾庐佳处,露桥一笠僧归。


1

(词)明·吴伟业

柳花风急赛清明。

小儿擎。

走倾城。

一纸身躯、便欲上天行。

千丈游丝收不住,才跌地,倏无声。

凭谁牵弄再飞鸣。

御风轻。

几人惊。

江南二月听呼鹰。

赵瑟秦筝天外响,弹不尽、海东青。


1

(词)明·吴伟业

二水东流,千山西拥,中有英彦。

汉重言诗,齐推善赋,綵笔彤墀荐。

大堤骢马,五岭朱幡,移向吴云一片。

看油幢、谭笑丰神,紫气佳哉葱茜。

华堂开处,杨柳千条,拂面玉箫金管。

茉莉香清,枇杷果熟,五月榴花宴。

黄梅雨足,绿野阴浓,尽说太平重见。

愿使君、长把瑶觞,轻挥纨扇。


1

(词)明·吴伟业

无诸台上春风,燕南魏北声名起。

金戈铁马,神州沈陆,幅巾归里。

种柳门前,艺瓜陂下,北窗烟雨。

遇天涯、故旧贻书到,一鞭行李滹沱水。

挟瑟高堂赵女,问丛台、几人珠履。

青史纷争,干戈谭笑,陈馀张耳。

汉垒秦军,季龙宫苑,销沈何处。

向孤城、但有寒鸦,落木暮天羁旅。


1

(词)明·吴伟业

三月莺花盛,十里小红楼。

轻裘肥马,年少锦带佩吴钩。

人道季心兄弟,还是翁归伯仲,谈笑擅风流。

下马饮君酒,消尽古今愁。

烧银烛,张筵宴,系兰舟。

主人开阁召我,别墅好淹留。

家有风亭水榭,伎奏玉丝金管,妙舞擘箜篌。

二十四桥夜,明月满扬州。


1

(词)明·吴伟业

红粉墙高。

风吹嫩柳,露湿夭桃。

扇薄身轻,香多梦弱,肠断吹箫。

谁能一见相抛。

动人处、诗成彩毫。

帐底星眸,窗前皓腕,又是明朝。


1

(词)明·吴伟业

画栏深锁鸳鸯暖。

照素影、花枝软。

绿云斜亸,宝钗欲坠,倦起日高犹懒。

嗔道是⑴、风帘捲。

半抬身、慵开娇眼。

阁外青山点点。

问平畴、绿芜谁糁。

玉骢嘶去,欲窥还避,肩倚侍鬟微掩。

凝望处、双眉敛。

似不禁、燕拘莺管。


1

(词)明·吴伟业

村坞云遮。

有苍藤老干,翠竹明沙。

溪堂连石稳,苔径逐篱斜。

文木几,小窗纱。

是好事人家。

启北扉,移床待客,百树梅花。

衰翁健饭堪誇。

把瘦尊茗碗,高话桑麻。

穿池还种柳,汲水自浇瓜。

霜后橘,雨前茶。

这风味清佳。

喜去年,山田大熟,烂漫生涯。


1

(词)明·吴伟业

愁脉脉。

江山满目伤心客。

伤心客。

长干梦断,灞桥闻笛。

天涯揽镜看衰白。

秦川对酒青衫湿。

青衫湿。

冷猿悲雁,暮云萧瑟⑴。


1

(词)明·吴伟业

阿母频催上玉钩。

侍儿先起护香篝。

晓气扑帘花尚睡,怯梳头。

靥晕有情眉岫远,额黄无尽眼波流。

细骨轻躯春一把,许多愁。


1

(词)明·吴伟业

吴中佳士。

独有袁丝耳。

营笔墨,供甘旨。

但期慈母笑,敢告吾劳矣。

愿只愿,年年进酒春风里。

少妇晨妆起。

抱得佳儿侍。

珠一颗,驹千里。

石麟天上送,蜡凤阶前戏。

回首道,待看儿长还如此。


1

(词)明·吴伟业

一枝秾艳,蘸破垂杨色。

到处倚墙临水,妆点清明陌。

障袖盈盈粉面,独倚斜柯立。

深红浅白,无言忽笑,斗尽铅华半无力。

年年閒步过此,柳下人家识。

烟脸嫩雾鬓斜,肠断东风客。

燕子欲来还去,满地愁狼藉。

芳姿难得,韶光一片,嘱付东君再三惜。


1

(词)明·吴伟业

欺梅黯淡,弄柳迷离,一幅烟水。

醉墨模糊,澹插浮屠天际。

捲湘帘,凭画阁,白鸥点点飞还起。

视吾庐,如掀翻一叶,空江深处。

记今朝、南湖禊饮,士女嬉游,此景佳丽。

细马轻车,不到断桥西路。

双屐冲泥僧唤渡,一瓢沽酒柴门闭。

料今宵,对残灯、客情憔悴。


2

(词)明·吴伟业

虅溪竹路。鸟道无人云独过。

鹿栅猿栖。布袜青鞋客杖藜。

江头尺鲤。展罢生绡天欲雨。

记得曾游。古木包山五月秋。

(词)明·吴伟业

香趺印浅。不涴春泥红一寸。

罗袜钩钩。点拍轻匀小凤头。

归来露滑。醉把双缠微笑脱。

拨醒檀郎。眼底端相白似霜。


18

(词)明·吴伟业

江南好,黄雀紫车螯。

鸡臛下豉浇苦酒,鱼羹加芼捣丹椒。

小吃砌宣窑。

(词)明·吴伟业

江南好,闹扫斗新妆。

鸦色三盘安钿翠,云鬟一尺压蛾黄。

花让牡丹王。

(词)明·吴伟业

江南好,五色锦鳞肥。

反舌巧偷红嘴慧,画眉羞傍白头栖。

翡翠逐金衣。

(词)明·吴伟业

江南好,艳饰绮罗仙。

百裥细裙金线柳,半装高屧玉台莲。

故故立风前。

(词)明·吴伟业

江南好,巧技棘为猴。

髹漆湘漆香垫几,戗金螺钿酒承舟。

钑镂匠心搜。

(词)明·吴伟业

江南好,聚石更穿池。

水槛玲珑帘幕隐,杉斋精丽缭垣低。

木榻纸窗西。

(词)明·吴伟业

江南好,翠翰木兰舟。

穿袖衩衣持楫女,短箫急鼓采菱讴。

逆桨打潮头。

(词)明·吴伟业

江南好,机杼夺天工。

孔翠装花云锦烂,冰蚕吐凤雾销空。

新样小团龙。

(词)明·吴伟业

江南好,狮子法王宫。

白足禅僧争坐位,黑衣宰相话遭逢。

拂子塞虚空。

(词)明·吴伟业

江南好,茶馆客分棚。

走马布帘开瓦肆,博羊饧鼓卖山亭。

傀儡弄参军。

(词)明·吴伟业

江南好,皓月石场歌。

一曲轻圆同伴少,十反粗细听人多。

弦索应云锣。

(词)明·吴伟业

江南好,樱笋荐春羞。

梅豆渐黄探鹤顶,芡盘初软剥鸡头。

橘柚洞庭秋。

(词)明·吴伟业

江南好,兰蕙伏盆芽。

茉莉缕藏新茗碗,木瓜香透小窗纱。

换水胆瓶花。

(词)明·吴伟业

江南好,蒱博擅纵横。

红鹤八番金叶子,玄卢五木玉楸枰。

掷采坐人倾。

(词)明·吴伟业

江南好,绣帅出针神。

雾鬓湘君波窈窕,云幢大士月空明。

刻画类天成。

(词)明·吴伟业

江南好,狎客阿侬乔。

赵鬼揶揄工调笑,郭尖儇巧善诙嘲。

幡绰小儿曹。

(词)明·吴伟业

江南好,旧曲话湘兰。

薛素弹丸豪士戏,王微书卷道人看。

一树柳摧残。

(词)明·吴伟业

江南好,博古旧家风。

宣庙乳炉三代上,元人手卷四家中,厂盒斗鸡钟。


5

(词)明·吴伟业

天清华不注,搔首望,白云齐。

想尚父夷吾,雪宫柏寝,衰草长堤。

松耶柏耶在否,只斜阳、七十二城西。

石窌功名何处,铁笼筹算都非。

尽牛山涕泪沾衣。

极目雁行低。

叹鲍叔无人,鲁连未死,憔悴南归。

依然洋洋东海,看诸生、奏玉简金泥。

谁问碻磝战骨,秋风老树成围。

(词)明·吴伟业

仰头看皓魄,切莫放,酒杯空。

记六诏飞书,百蛮驰传,万里乘骢。

天南碧鸡金马,把枯棋、残局付儿童。

鸡黍鹿门高隐,衣冠鹤发衰翁。

叹干戈满地飘蓬。

落日数归鸿。

喜歇浦寒潮,练塘新霁,投老从容。

菊花满头须插,向东篱、狂笑醉颜红。

高馆青尊红烛,故园黄叶丹枫。

(词)明·吴伟业

尚湖高隐处,校漆简,定遗经。

正伏胜加餐,扬雄强饭,七略纵横。

争传杀青奇字,更五千、馀偈叩南能。

夜雨蒲团佛火,春风菌阁书声。

卧荒江投老遗民。

兵后海田耕。

喜柳坞堂开,月泉诗就,贳酒行吟。

高谈九州风雅,问开元、以后属何人。

百岁颠毛斑白,千年翰墨丹青。

(词)明·吴伟业

西湖花月地,樱笋熟,鳜鱼肥。

记粉袖银筝,青帘画舫,烟柳春堤。

惊风一朝吹散,叹西兴、兵火渡人稀。

白发龟年尚在,青山贺监重归。

恰相逢紫蟹黄鸡。

犹唱缕金衣。

奈狂客愁多,秋娘老去,木落乌栖。

无情断桥流水,把年光、流尽付斜晖。

世事浮生急景,道人抱膝忘机。

(词)明·吴伟业

冰轮谁碾就,千尺起,啸台东。

记白傅堤边,庾公楼上,几度曾逢。

今宵广寒高处,问嫦娥、环佩在何峰。

天上银河珠斗,人间玉露金风。

听江楼鹤唳横空。

人影立梧桐。

有宫锦袍绯,纶巾头白,铁笛仙翁。

欲乘明月飞去,过严城、下界打霜钟。

醉卧三山绝顶,倒看万个长松。


5

(词)明·吴伟业

烟锁画桥人病。

燕子玉关归信。

报导负情侬,屈指还家春尽。

休听。

休听,又是海棠开近。

(词)明·吴伟业

昨夜星阑人醒。

移过玉人鸳枕。

同到琐窗前,照见一帘花影。

谁肯。

谁肯。

不怕月明风冷。

(词)明·吴伟业

误信鹊声枝上。

几度楼头西望。

薄倖不归来,愁杀石城风浪。

无恙。

无恙。

牢记别时模样。

(词)明·吴伟业

小阁焚香閒坐。

摵摵纸窗风破。

女伴有谁来,管领春愁一个。

无那。

无那。

斜压翠衾还卧。

(词)明·吴伟业

镇日莺愁燕懒,遍地落红谁管。

睡起爇沉香,小饮碧螺春碗。

帘卷,帘卷,一任柳丝风软。


4

(词)明·吴伟业

娇眼斜回帐底,酥胸紧贴灯前。

匆匆归去五更天。

小胆怯谁瞧见。

臂枕馀香犹腻,口脂微印方鲜。

云踪雨迹故依然,掉下一床花片。

(词)明·吴伟业

透出光明眼耳,忍来冰雪心肠。

坐时两手且收藏。

捏弄儿童无状。

著体生成冷絮,开门自在斋粮。

大千世界尽银装。

到得来朝一样。

(词)明·吴伟业

乌鹊桥头夜话(《今词初集》作「夜语」。),樱桃花下春愁。

廉纤细雨绿杨舟。

画阁玉人垂手。

红袖盈盈粉泪,青山剪剪明眸。

今宵好梦倩谁收。

一枕别时残酒。

(词)明·吴伟业

昔日君王舞榭,而今般若经台。

千年霸业总成灰。

只有白云无碍。

看取庭前柏树,那些石上青苔。

残山废塔讲堂开。

明月松间长在。


3

(词)明·吴伟业

中原人物盛,征骖过、花发洛阳街。

羡严助承明,连城建节,茂先机近,好士抡才。

宾徒满,赋成誇授简,钟鼓绕繁台。

嵩岳出云,郁葱千仞,浊河天际,屈注西来。

凭高披襟处,千觞引醽醁,意气佳哉。

回首当年献赋,綵笔亲裁。

待尚书尺一,趋归视草,门盈桃李,学士高斋。

领取玉堂佳话,黄阁重开。

(词)明·吴伟业

青山当户牗,秋光霁、明月倒壶觞。

羡金粟道人,草堂松竹,青莲居士,藜阁文章。

传家久,朱门开累叶,画省付诸郎。

绿酒黄花,渊明高卧,红颜白发,樊素新妆。

登高频回首,江南旧恨在,铁笛沧浪。

十载故园兵火,三径都荒。

待山园再葺,读书万卷,湖田晚熟,纵博千场。

老子婆娑不浅,尽意疏狂。

(词)明·吴伟业

咸阳三月火,新宫起、傍锁旧莓墙。

见残甓废砖,何王遗构,荒荠衰草,一片斜阳。

记当日,文华开讲幄,宝地正焚香。

左相按班,百官陪从,执经横卷,奏对明光。

至尊微含笑,尚书问大义,共退东厢。

忽命紫貂重召,天语琅琅。

赐龙团月片,甘瓜脆李。

从容晏笑,拜谢君王。

十八年来如梦,万事凄凉。


3

(词)明·吴伟业

青琐隔红墙,撇下韩嫣弹。

花底玉聪嘶,立在垂杨岸。

纤指弄东风,飞出银筝雁。

寄语青楼人,留得春光半。

(词)明·吴伟业

香暖合欢襦,花落双文枕。

娇鸟出房栊,人在梧桐井。

小院赌红牙,输却蒲桃锦。

学写贝多经,自屑泥金粉。

(词)明·吴伟业

一尺过江山,万点长淮树。

石上水潺潺,流入青溪去。

六月北风寒,落叶无朝暮。

度樾与穿云,林黑行人顾。


3

(词)明·吴伟业

玉尺剪裁工。

斗色衣衫巧样缝。

深浅配来纤手绽,重重。

蒲紫蒲青雅澹中。

斜领叩金虫。

透肉生香宝袜松。

茜袖半垂鸦袜浅,从容。

百折罗裙细细风。

(词)明·吴伟业

皓腕约金环。

艳质生香浸玉盘。

曲曲屏山灯近远,偷看。

一树梨花露未乾。

扶起骨珊珊。

裙衩风来怯是单。

背立梧桐贪避影,更阑。

月转回廊半臂寒。

(词)明·吴伟业

高耸翠云寒。

时世新妆唤牡丹。

岂是玉楼春宴罢,金盘。

头上花枝斗合欢。

著意画烟鬟。

用尽玄都墨几丸。

不信洛阳千万种,争看。

魏紫姚黄总一般。


3

(词)明·吴伟业

低头一霎风光变,多大心肠。

没处参详。

做个生疏故试郎。

何须抵死推侬去,后约何妨。

却费商量。

难得今宵是乍凉。

(词)明·吴伟业

落红已拂雕阑近,入手枝低。

莫肯高飞。

费尽东风著力吹。

分明燕子衔来到,因甚差池。

坠在污泥,惹动游丝不自知。

(词)明·吴伟业

溪桥雨过看新涨,高柳鸣蝉。

荷叶田田。

指点儿童放鸭船。

前村浊酒沽来醉,今夜凉天。

明月初圆。

一枕西窗自在眠。


2

(词)明·吴伟业

眼底桃花媚。

罗袜钩人处。

四肢红玉软无言,醉。

醉。

醉。

小阁回廊,玉壶茶暖,水沈香细。

重整兰膏腻。

偷解罗襦系。

知心侍女下帘钩,睡。

睡。

睡。

皓腕频移,云鬟低拥,羞眸斜睇。

(词)明·吴伟业

门外青骢骑。

山外斜阳树。

萧郎何事苦思归,去。

去。

去。

燕子无情,落花多恨,一天憔悴。

私语牵衣泪,醉眼畏人觑。

今宵微雨怯春愁,住。

住。

住。

笑整鸾衾,重添香兽,别离还未。


2

(词)明·吴伟业

双鬓愁来白。

数威名、西州豪杰,玉关沙碛。

家世通侯黄金印,马槊当年第一。

磨盾鼻、县毫飞檄。

雅吹投壶诗万首,旧当阳、虎帐春秋癖。

思往事,顿成昔。

天涯寂寞青门客。

念平生、鞭箠万里,布衣之极。

满地江湖渔歌起,谁弄扁舟铁笛。

正柳色、依依南陌。

日暮乡关何处是,故人书、草没摩崖石。

漫回首,泪沾臆。

(词)明·吴伟业

万事催华发。

论龚生、天年竟夭,高名难没。

吾病难将医药治,耿耿胸中热血。

待洒向、西风残月。

剖却心肝今置地,问华佗、解我肠千结。

追往恨,倍凄咽。

故人慷慨多奇节。

为当年、沈吟不断,草间偷活。

艾炙眉头瓜喷鼻,今日须难决绝。

早患苦,重来千叠。

脱屣妻孥非易事,竟一钱、不值何须说。

人世事,几完缺。


2

(词)明·吴伟业

谢家池馆桐花甃。

画屏曲屈翘红袖。

欲剪凤凰衫,青虫摇羽簪。

一枝双豆蔻,浅立东风瘦。

春思远于山,眉痕凡几弯。

(词)明·吴伟业

江天漠漠寒云白。

长桥客醉閒吹笛。

沙嘴荻花秋,垂萝拂钓舟。

危峰欹半倚。

仄径苍苔屐。

欲上最高亭,远山无数横。


2

(词)明·吴伟业

紫盖黄旗,白袍银浆,画角声撼潜虬。

漦馋鬣怒,热动汨罗愁。

最忆龙艘凤舸,迎鸾曲、唱彻扬州。

风吹散、残鳞零申,金鼓霎时休。

悠悠。

来此地,张牙弄爪,睹甚王侯。

像重分无楚,巧赛孙刘。

回首烟波香霭,斜阳外、几点沙鸥。

鸡豚社、村箫蛮管,灯火水明楼。

(词)明·吴伟业

① 《十五家词·梅村词》作「上」。

铁笛横腰,鹤瓢在手,乌巾白袷行吟。

仙踪恍惚,埋玉旧烟林。

多少唐陵汉寝,王孙梦、一样销沈。

残碑在、诗人高士,留得到而今。

云深。

记此地,相逢五隐,白石同心。

喜今朝吾辈,酹酒登临。

忽听松风骤响,苏门啸、仿佛遗音。

归来晚、峰头斜景,明日约重寻。


2

(词)明·吴伟业

一斛明珠孔雀罗。

湘裙窄地锦文靴。

红儿进酒雪儿歌。

石黛有情新月皎,玉簪无力暖云拖。

见人先唱定风波。

(词)明·吴伟业

断颊微红眼半醒。

背人蓦地下阶行,摘花高处赌身轻。

细拨薰炉香缭绕,懒涂吟纸墨欹倾,惯猜閒事为聪明。


2

(词)明·吴伟业

颊印红多晕,钗横响易寻。

美人一觉在花阴。

怕是耳珠钩住、鬓云侵。

有分投湘簟,无缘伴锦衾。

眼多唧溜为知音。

受尽两头牵系、像人心。

(词)明·吴伟业

玉骨香无汗,从教换两头。

受人颠倒被人勾。

只是更无肠肚、便风流。

娇小通身滑,玲珑满眼愁。

有些情性欠温柔。

怕的一时抛掷、在深秋。


1

(词)明·吴伟业

记当年,曾供奉,旧霓裳。

叹茂陵、遗事凄凉。

酒旗戏鼓,买花簪帽一春狂。

绿杨池馆,逢高会、身在他乡。

喜新词,初填就,无限恨,断人肠。

为知音、仔细思量。

偷声减字,画堂高烛弄丝簧。

夜深风月,催檀板、顾曲周郎。

吴伟业

吴伟业1609—1671

字骏公,号梅村。太仓(今属江苏)人。崇祯进士,官左庶子。南明弘光朝任少詹事。因与马士英、阮大铖意见不合,辞官归隐。曾师事张溥,明末参加过复社。入清,杜门谢客,后为清世祖福临强迫入京,屈节官国子监,一年后告退还乡。其诗取法盛唐诸大家以及元白,号为“娄东派”。内容多咏明末时事,文词清丽,音节调谐,既委婉含蓄,又沉着痛快。尤长于七言歌行。亦能文。又工词曲、书画。戏曲作品有传奇《秣陵春》,杂剧《临春阁》、《通天台》,均流露了对明代的怀念。前一种较著名。与钱谦益 ,龚鼎孳合称“江左三大家”。所作诗文均收入《梅村家藏稿》。

☚ 金圣叹   黄宗羲 ☛
吴伟业

吴伟业1609—1672

字骏公,晚号梅村,亦署鹿樵生、灌隐主人。江苏太仓人。少时才华出众,为复社领袖张溥所赞赏,收为弟子。明崇祯四年(1631)会试第一,殿试第二,授翰林院编修,时年二十三岁。不十年荐升至宫詹学士。甲申之变,“欲自缢,为家人所觉”。南明弘光时,授少詹士。越两月,“知天下事不可为,又与马(士英)阮(大铖)不合,遂拂衣归里”(顾湄《吴梅村先生行状》)。入清后,本有绝意仕进、终老家乡意,因降清而有很大权势的陈之遴是吴氏的儿女亲家,迫切需要吴出山,而吴虽缅怀故国,但立场并不坚定,功名利禄之心也未泯,终于在清顺治十年(1653)应诏北上,先后任秘书院侍讲、国子监祭酒。不久,丁母忧归。晚年深悔名节有亏,在矛盾痛苦中结束生命。吴氏是著名诗人,所作传奇《秣陵春》,杂剧《临春阁》、《通天台》,均写于南都覆亡以后,出仕新朝之前。大多借历史故事,用戏曲形式,抒写对南都覆亡之哀痛。故尤侗说:“《通天台》、《临春阁》、《秣陵春》诸曲,亦于兴亡盛衰之感,三致意焉。”(《西堂杂俎》)三剧曲词凄美,作为剧诗,读来十分感人。诗文集有《梅村家藏稿》。此外,其《绥寇纪略》、《复社纪事》、《鹿樵纪闻》,都是有关明末史事之作。

☚ 陈子龙   徐石麒 ☛
吴伟业

吴伟业

吴伟业 (1609—1672) 字骏公,号梅村,太仓州 (今属江苏) 人。清初著名诗人。师事张溥,为复社成员。明崇祯进士,任翰林编修,南京国子监司业诸职。明亡后屈节仕清,任国子监祭酒,故入贰臣传。遗命以僧服殓,题“诗人吴梅村之墓”,盖悔之。其诗多寓身世之感。早期作品风华绮丽,明亡后多激荡苍凉之音。亦工词曲书画,有 《梅村家藏稿》传世。

☚ 绝命词·与儿子雍   赠愿云师并序 ☛
吴伟业

吴伟业1609—1672

字骏公,号梅村,江苏太仓人。明崇祯四年(1631)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充东宫讲读官,再迁左庶子。南明弘光时,授少詹事,因与马士英辈不合,辞官归里。南都亡,隐居乡里近十年。清顺治九年(1652),以两江总督马国柱荐,奉诏至京,次年授秘书院侍讲,充修太祖、太宗《圣训》纂修官。十三年,迁国子监祭酒;旋辞官归。临殁,遗言曰:“吾一生遭际,万事忧危,无一刻不历艰险,无一境不尝艰辛,实为天下大苦人。吾死后,敛以僧装,葬吾于邓尉灵岩之侧,墓前立一圆石,题曰‘诗人吴梅村之墓’,勿起祠堂,勿乞铭。”著有《绥寇纪略》、《复社纪闻》、《梅村集》等。事迹见《清史稿》。另有顾湄撰《吴梅村先生行状》、陈廷敬撰《吴梅村先生墓表》、顾师轼编《梅村先生年谱》,日本铃木虎雄以及马导源、冯其庸各编有《吴梅村年谱》。梅村诗名震天下,为“江左三大家”之一,词名虽为诗名所掩,仍不失“为本朝词家之领袖”(张德瀛《词徵》)。陈廷焯《白雨斋词话》云:“吴梅村词,虽非专长,然其高处,有令人不可捉摸者,此亦身世之感使然。”有《梅村词》二卷。

☚ 汪价   谢良琦 ☛
吴伟业

吴伟业1609—1672

字骏公,号梅村,有时自署鹿樵生、灌隐主人。太仓(今属江苏)人。早岁从复社领袖张溥读书。明思宗崇祯三年(1630)中举,次年会试第一,殿试为榜眼,授翰林编修。伟业为复社成员,出仕不久即卷入朝内党争,被排挤出京,为南京国子监司业。明亡后,一度在南明弘光朝廷中为少詹事,旋即辞官归隐。在清军南侵的战争中,伟业奔波逃难,饱尝战乱之苦。清世祖顺治十年(1653),被征召至北京为秘书院侍讲,后升任为国子监祭酒。顺治十三年,以丁母忧南还归隐,在忧惧和苦闷中度过其馀生。临终前,忏悔自言在改朝换代之际自己用“牵恋骨肉,逡巡失身,此吾万古惭愧,无面目见烈皇帝及伯祥诸君子,而为后世儒者所笑也”(《与子暻疏》),并嘱以僧装装敛,葬在苏州邓尉灵岩附近,墓前立一圆石题“诗人吴梅村之墓”。伟业目睹明末社会之黑暗、政治之腐败、明清之际的战争动乱,清初民族压迫之严酷,其诗多为哀时伤事而作,常以明朝的衰朽灭亡、南都倾覆、绵延长久的抗清斗争及清统治者的暴行为题材。通过歌咏历史人物、描写历史遗迹以及忆旧怀人、抚今追昔等形式,反映那个激荡时代的多重矛盾,并寄托了诗人的兴亡盛衰之感。如:《松山哀》写明大将洪承畴降清之后“为王前躯”积极剿灭汉族抗清力量的丑行;《临江参军》则描写抗清将领卢象升的英雄事迹;《矾清湖》写清兵的铁蹄对江南山河的践踏;《悲歌赠吴季子》描写清统治者故意制造的“科场案”给江南士子造成的恐怖。其他如《永和宫词》、《银泉山》、《萧史青史曲》、《楚两生行》、《听女道士卞玉京弹琴歌》、《临淮老妓行》、《雁门尚书行》等等,皆借咏一人一事,以寄托家国之慨。其传诵一时的《圆圆曲》,借姑苏妓女陈圆圆一生不幸遭遇,描写了崇祯(1628—1644)时朝政腐败、文臣武将误国,并揭露和斥责了山海关守将吴三桂背叛民族、开关迎敌、引狼入室之罪行。此外,还写了一些反映人民苦难的作品,如《直溪吏》、《临顿儿》、《董山儿》是仿杜甫“三吏三别”而作。《直溪吏》写逼租,《临顿儿》写歌儿被掠卖时骨肉分离的痛苦,《董山儿》写战乱中父女仳离,都是充满血泪之作。其七言律诗也多佳作,如《扬州》四首、《登上方桥》等。伟业初学元、白,擅长歌行,后转向庾信、杜甫、李商隐,诗作较为深挚。《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云:“其少作大抵才华艳发,吐纳风流,有藻思绮合、清丽芊眠之致;及乎遭逢丧乱,阅历兴亡,激楚苍凉,风骨弥为遒上。暮年萧瑟,论者以庾信方之。其中歌行一体,尤所擅长。格律本乎四杰,而情韵为深;叙述类乎香山,而风华为胜。韵协宫商,感均顽艳,一时尤称绝调。”言其律体本乎初唐四杰,“而情韵为深”,则不如直言其本于杜甫、李商隐;言其叙事诗类乎白居易,“而风华为胜”,则确实如此。其“风华”表现在感情深挚、意象鲜明、结构富于变化、婉转多姿上;这类作品词藻华丽,音韵谐美,便于咏唱。后人所说的“梅村体”即指此。伟业与钱谦益、龚鼎孳并称为“江左三大家”,实际其成就有超过钱氏之处,龚氏更远在钱下。伟业多材艺,工词善画,亦善写杂剧传奇。其笔记小品,文笔清丽。其散文、诗歌收入《梅村家藏稿》,其中包括《梅村词》。另有杂剧《通天台》、《临春阁》,传奇《秣陵春》。还有《梅村诗话》、《复社纪事》、《春秋地理志》、《春秋氏族志》以及《绥寇纪略》、《鹿樵纪闻》等。陈廷敬为作墓表,王昶为作志传,《清史稿》卷四八四、《清史列传》七九有传。

☚ 金人瑞   纪映鍾 ☛

吴伟业1609—1671

字骏公,号梅村、灌隐、灌隐主人、大云居士、梅村道人、鹿樵生。太仓(今江苏太仓县)人。清初诗人。“江左三大家”之一。“娄东诗派”代表作家。明崇祯进士,授编修,充东宫讲读官,迁左庶子。南明弘光朝任少詹事。明亡屈身事清,官国子监祭酒。后以母病辞归,著有《梅村家藏稿》五十八卷、补一卷。
索引:吴伟业,骏公,梅村、梅村道人、灌隐、灌隐主人、大云居士、鹿樵生;鹿樵书舍。

吴伟业

 清代诗人。字骏公,号梅村。江苏太仓人。明时官至翰林院编修,左庶子,后仕清,为国子监祭酒,不久,归家不仕。其诗多反映社会现实,长于七言歌行,亦工词曲书画。著述甚多,有《梅村家藏集》等。
吴伟业

129 吴伟业1609—1671

明末清初诗人。字骏公,号梅村。江苏太仓人。崇祯进士,历官翰林院编修、南京国子监司业、左庶子等职。南明宏光中,任少詹事。入清后,一度出仕,任秘书院侍讲、国子监祭酒。诗文兼长,以诗名世,与钱谦益、龚鼎孳号“江左三大家”。其诗才华艳发,宛转流丽,诸体兼备,尤以反映明清易代之际史事的歌行体长诗最出色,《松山哀》、《圆圆曲》、《听女道士卞玉京弹琴歌》等,俱风靡一时,有“诗史”之称。著有诗文集《梅村集》、《梅村家藏稿》。今人有影印本《吴梅村诗笺注》。另著有《春秋地理志》、《绥寇纪略》和传奇 《秣陵春》、杂剧 《通天台》等。

☚ 钱谦益   金圣叹 ☛

吴伟业

199 吴伟业1609—1671

明末清初诗人、戏曲作家。所写杂剧有《临春阁》、《通天台》,传奇有《秣陵春》。《临春阁》是根据《隋书·谯国夫人传》和《陈书·张贵妃传》,写陈后主依靠张丽华和冼夫人一文一武料理国事,隋兵南渡,张丽华自杀,冼夫人入山修道的故事。《通天台》写沈炯于梁亡后旅居长安,凭吊汉武遗迹“通天台”,梦中不应汉武召用,醒后方知是梦的故事。二种杂剧都是作者兴亡之感的流露发泄。

☚ 李玉   李渔 ☛
吴伟业

吴伟业1609—1672Wu Weiye

明末清初诗人。字骏公,号梅村。先世居昆山,祖父始迁太仓(今皆属江苏)。早年参加复社,崇祯四年进士,官至左庶子。南明福王时,因与马士英、阮大铖不合,辞官归里。清初被迫屈节出仕,官秘书院侍讲,国子监祭酒,后辞官归隐直至病卒。
吴伟业在清初诗坛上颇负盛名,其诗取法于盛唐及元白诸家,诸体皆工,尤擅长七言叙事诗。内容多写明清之际时事,富有时代感。如《临江参军》、《琵琶行》、《圆圆曲》都是他的代表作,写得沉郁苍凉,气势磅礴,辞藻华艳,音调铿锵,读来婉转流畅。但他的七言歌行,也有情调低沉、感伤、堆砌典故、藻饰过甚之病。吴伟业还写了一些反映社会现实的诗篇,如《芦洲行》、《直溪吏》、《捉船行》、《马草行》、《临顿儿》、《董山儿》等。这些诗描写了清兵入关后人民所遭受的种种苦难,揭露统治者迫害人民、掠夺人民财富的罪行,画面生动,情景逼真。吴伟业还有不少写时事的律诗,如《读史杂感》五律16首,《扬州》4首,《杂感》七律21首,都写得苍凉、深沉。写词百余首,凄怆慷慨,风格近似辛弃疾,所写以抚时感事的为佳,而且多是晚年所作。如〔满江红〕《蒜山怀古》,暗寓郑成功镇江之役,声情尤为悲壮。其它《白门感旧》、《感旧》等也多写家国身世之感。陈廷焯说:“吴梅村词,虽非专长,然其高处令人不可捉摸者,此亦身世之感使然”(《白雨斋词话》)。
著有《梅村家藏稿》,《梅村诗馀》,传奇《秣陵春》,杂剧《通天台》,《临春阁》,史乘《绥寇纪略》等。

☚ 钱谦益   归庄 ☛
吴伟业

吴伟业1609—1671

明末清初戏曲作家、诗人。字骏公,号梅村,太仓(今属江苏)人。明代进士,曾任左庶子、少詹事等官。为复社中知名人物。入清后杜门谢客不与世通达十年之久,曾一再辞官职,后乃就任国子监祭酒。戏曲作品有传奇《秣陵春》,杂剧《临春阁》、《通天台》,均流露了他对明代的怀念。诗歌作品甚多,对民间疾苦有较多的反映,以《圆圆曲》最为著名。所作诗文均收入 《梅村家藏稿》。

☚ 来镕   李渔 ☛
吴伟业

吴伟业1609~1672

明末清初诗人。字骏公,号梅村。江苏太仓人。早年师事复社领袖张溥,为复社成员。明末中进士,曾任左庶子。南明弘光朝任少詹事,因与权要政见不合,请假归里。清顺治九年(1652)被荐来北京,历任秘书侍讲、国子监祭酒等职。3年后奔丧南归,从此隐居故里直至去世。吴伟业生活在明末清初之际,反对农民起义,对清统治者也无好感。吴伟业诗存1000多首,他与钱谦益、龚鼎孳并称“江左三大家”。其诗多写哀伤时事的题材,富有时代感,激越苍凉。他的近体诗中的佳作有《过吴江有感》、《过淮阴有感》、《杂感》、《扬州》、《读史杂感》等。吴伟业擅长七言歌行,音节极佳,情韵悠然,深受白居易的影响。其中《圆圆曲》、《楚两生行》为传诵名篇。吴伟业词作不多,但传诵颇广。风格与诗近似,清丽哀婉。吴伟业著作有《梅林家藏稿》、《梅林诗馀》,传奇《秣陵春》,杂剧《通天台》、《临春阁》等。

☚ 李渔   吴敬梓 ☛

吴伟业1609—1672

明末清初诗人、学者。字骏公,号梅村,太仓(今属江苏)人。师事张溥,为复社成员。明崇祯进士,官左庶子。弘光时任少詹事。入清官国子祭酒。著作甚丰,诗多写明清之际时事,文辞清丽,委婉含蓄,颇负盛名,与钱谦益、龚鼎孳并称“江左三大家”。词与散文亦为时辈所重。有《梅村家藏稿》五十八卷、补一卷、传奇《秣陵春》、杂剧《临春阁》、《通天台》等。

吴伟业

吴伟业1609—1672

明末清初诗人。字骏公,号梅林。太仓(今属江苏)人。明崇祯四年进士,官至左庶子,南明弘光朝任少詹事。清顺治十年(1653),被迫赴京出仕,初授秘书院侍讲,后升国子监祭酒。他学识渊博,曾受学于复社领袖张溥,今存诗1000多首,诗与钱谦益、龚鼎孳并称“江左三大家”。早期作品风华绮丽,明之后多写哀时伤事、故国之思和对自己“失节”的悔恨,其题材富于时代感。尤善七言歌行体,文词委婉含蓄清丽,艺术造诣较深。《圆圆曲》和《楚两生行》等篇广为传诵。著有《梅林家藏稿》、《梅林诗馀》,传奇《秣陵春》,杂剧《通天台》、《临春阁》等。

☚ 清代文学   归庄 ☛

梅村集/梅村文集/梅村家藏稿

☚ 愚庵杂著   梅村集 ☛
吴伟业

吴伟业1609~1672

明末清初诗人。字骏公,号梅村,又号鹿樵生、灌隐主人。因曾官翰林编修、国子祭酒,世或称吴太史、吴祭酒。江苏太仓人。明崇祯进士,官至左庶予。南明弘光朝任少詹事。后辞官归里。入清后,复出仕,为国子祭酒。不久,因母病告假归。有《梅村家藏稿》等。工诗,亦善词曲书画,为“江左三大家”之一。早作风华绮面,既经沧桑,转为苍凉激荡,多寓身世之慨。尤擅七言歌行,情词清丽,委婉含蓄、沉着痛快兼而有之,学白氏长庆体而能自成一格,世称“梅村体”。《圆圆曲》、《楚两生行》为其名篇。另有传奇《秣陵春》及杂剧《临眷阁》、《通天台》,写故国之思,寄寓遥深,惜曲辞稍嫌典奥,结构亦较芜杂。

☚ 李玉   归庄 ☛

吴伟业1609~1671Wu Weiye

litterateur of the Qing Dynasty,also called Wu Meicun. Works: A Collection of Meicun,etc.

吴伟业1609—1671

清初著名诗人。字骏公,号梅村。太仓(今属江苏)人。师事张溥,为复社成员。崇祯进士。官左庶子。弘光朝任少詹事。入清后官国子祭酒。其诗多寓身世之感。早期作品风华绮丽,明亡后多激荡苍凉之音。尤工七律和七言歌行。《圆圆曲》、《楚两生行》等篇颇为当时传诵。又工词曲书画。有《梅村家藏藁》等。

吴伟业1609—1672

清初诗人。字骏公,晚号梅村。江苏太仓人。明崇祯进士,历任编修、南京国子监祭酒、左庶子等。入清后,被举荐授秘书院侍讲,后迁祭酒。学问渊博,经史疑义及朝章国故,无不洞悉原委。诗文工丽,蔚为一时之冠。有《春秋地理志》、《氏族志》、《绥寇纪略》、《梅村集》。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25 1:25:04